与朝鲜族唱剧“一见钟情”
23岁那年,朴爱理从韩国中央大学毕业。在韩国唱剧“头牌”安淑善的引导下,她加入韩国国立唱剧团,从此走入唱剧的世界。唱剧是朝鲜族的一种戏曲形式,从板索理脱胎而出,却更显丰满,以唱为主、唱白结合、融入舞蹈,分场、幕演出。“大学四年级开始接触唱剧,我立刻被这门艺术吸引了。第一次看到唱剧演出时的感觉,就像是第一次看到板索理一样,一见钟情。”
刚加入唱剧团时,因为戏份不多,朴爱理常常要在一边坐很长时间的“冷板凳”,不过,她从未感到过无聊,“只是看着前辈们表演,就觉得有趣得不得了。”就这样,从刚入团时只有两三分钟戏份的群众演员,到担纲各类演出的主角,朴爱理逐渐成长到能够驾驭各种唱段——唱剧《蝴蝶》中的蝶、《春香》中的成春香,经过朴爱理的演绎,成了新的经典。“没有朴爱理演不了的角色,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只要舞台上有朴爱理,她就是最闪亮的。”同行们这样评价她。
在板索理的道路上前行20多年,朴爱理对这一艺术的爱仍然炽热。23岁加入唱剧团后,她又向“唱剧头牌”发起冲击。如今,她已然是韩国媒体和民众眼中的“头牌”,但朴爱理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
在创作性唱剧《罗密欧与茱丽叶》中,茱丽叶被她演成穿着韩服、唱着板索理的韩国女性;在唱剧《赤壁》中,她大胆挑战诸葛孔明这一男性角色;为了演出效果,她在传统唱剧舞台上脱去外衣;为了情感传达,她在剧情中加入吻戏……作为板索理大众化的先锋人物,只要保证板索理的艺术性不变,她从不惧怕任何新事物、新形式。“人到了六七十岁,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了,所以不论是什么性格的角色,不论是唱剧还是其他体裁的剧目,我都希望能够去尝试。希望台下的观众能够像我一样,兴致盎然地、快乐幸福地享受舞台。”
让国乐与流行乐牵手
朴爱理还尝试将传统国乐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2003年,《大长今》剧组为了给这部古装戏配乐,找到朴爱理,希望能够从她的学生中选出几位,以童声小合唱的形式录制主题曲。没想到,在朴爱理指导孩子的过程中,编导被朴爱理的声音迷住了。于是,朴爱理成为《大长今》主题曲里那个独唱的女声。
此后,朴爱理同流行音乐界的合作并未终止。2007年,韩国著名男子组合SG Wanna Be推出专辑《阿里郎》,邀请朴爱理为其主打歌献唱。虽然自始至终没有一句歌词,只凭着一个“啊”字,朴爱理在《阿里郎》开头和结尾处震撼人心的嗓音,将这个故事特有的“悲”阐释得深刻而透彻。2011年,朴爱理与有着“舞蹈至尊”之称的韩国舞者南贤俊喜结连理,一时在韩国传为佳话。
对于未来,朴爱理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熟悉板索理、走近板索理。“如果说走近板索理需要跨过一条江,一开始喜欢它的人会坐船走向它,但并不了解它的人可能就会想:跨过江去能看到什么呢?这种时候,就需要‘垫脚石’让他们能靠近对岸,嗅到板索理的香气。没准儿,创作性的板索理曲目、与流行乐的联合创作、有国乐感觉的通俗歌谣都会成为这样的‘垫脚石’呢!”
因演唱《大长今》主题曲,朴爱理被授予唐山市荣誉市民及宣传大使的称号。近年来,她曾多次访问中国。“我去过人民大会堂演出,在那里演唱了《大长今》的主题曲。”她略带骄傲地说,“因为长期的交流互动,韩中两国的文化艺术有很多相似的东西,但又有所不同,这让文化交流显得更具意义。如果两国的艺术家能够保持对彼此文化的好奇心,怀着美好的愿望,必定会让两国文化在交流中绽放出更加美丽的光彩。”(来源:中国文化报/记者 宋佳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