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月,女,瑶族,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现任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民间舞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自1975年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以来,在表演、创作和教学领域中均获得突出的成绩。
1、表演代表作有:独舞《瑶山鼓》、《瑶山月》、《长鼓舞》、《水》;双人舞《再见吧!妈妈》;三人舞《喜迎亲人》;群舞《香草情》、《赶圩归来阿哩哩》;舞剧《灯花》等。独舞《瑶山鼓》于1989年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国际“五一劳动节”诞辰100周年大型晚会演出,该作品又于1993年被文化部指派赴日参加“中日建交20周年”大型晚会演出,此间曾多次代表中国、广西出访日本、新加坡、缅甸、香港等重大演出活动。
2、创作代表作有:创作及表演的独舞《瑶山鼓》,获广西第二届“三月三”音乐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和优秀演员奖,并获广西首届创作“铜鼓奖”;组舞《铜鼓舞•鹿舞》、群舞《金秋》、 独舞《瑶山月》分别获广西舞蹈比赛两个创作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表演奖;群舞《沙•沙•沙》获广西大学生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所指导的群舞《儿啊儿》、《走出深山》连续两年荣获广西大学生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群舞《瑶鼓谣》获全国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创作(民间舞组)三等奖和优秀表演奖,同年又获广西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
3、教学及科研:自1995年任职于广西艺术学院,从事舞蹈教育16年,长期致力于民族民间舞教学与广西民族民间舞的学习、研究工作,为广西培养了大批优秀舞蹈艺术人才。撰写的论文《瑶族长鼓舞动律体现的民族文化》发表于《艺术探索》;曾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学术交流”论坛,发表论文《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并收入论文集出版。出版《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壮族、瑶族教材(一)》,并获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区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担任院级精品课程《民间舞》和教改项目《民间舞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负责人(在研);担任区级科研项目《广西瑶族长鼓舞蹈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研究》和教改项目《民间舞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负责人(在研);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广西特有民族民间舞蹈田野考察与研究》已结题;同时参与《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民族艺术创作展演研究中心》、《舞蹈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课题;并担任“广西艺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中国舞教学团队”的主讲教师,为广西的民族舞蹈和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