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彤:声乐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抒情花腔女高音,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及教学研究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员、广西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2007年-2009年曾任广西柳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90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毕业。
200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声乐教学研究方向研究生班。
1994年—1996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深造,受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推荐跟随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马秋华教授系统学习美声、民族、通俗三种不同风格作品的教学实践及演唱, 直接得益于金铁霖、马秋华声乐教学体系的传播与影响。
1996年1月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
2005年3月在广西艺术学院成功地举行研究生毕业独唱音乐会
2005年7月在柳州市圆满举行大型“七月倾情曾彤师生演唱会”
2011年5月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圆满成功举行广西艺术学院院级教改科研课题《钢琴伴奏艺术与声乐演唱教学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音乐会暨“曾彤师生音乐会”,获到场领导、专家与观众广泛赞誉。
二十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声乐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特色表现为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语言通俗易懂,见效快,注重音乐表现的综合艺术修养磨练与提升,教学成绩凸显,并上升到理论总结。在担任2007年教育部高职高专《声乐》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期间,带领教学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奠定了全国高职高专同行业专业先行地位。2007年、2008年先后荣获广西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优秀教师”及“柳州市第七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荣誉称号。
科研方面:
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研究实践经验,具有较全面的技能技术实践及理论指导能力、科研实践与主持能力。
1、2007年主持“十五”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论高职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研究》(2005C148号)已获结题
2、2009年-2011年广西艺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钢琴伴奏艺术与声乐教学演唱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艺院〔2009〕102号)中担任主要执笔人及第一完成人(已获结题)
4、2009年12月应邀参加北京第四届中国民族声乐论坛并在论文集中入编学术论文《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构思》
5、2011年8月获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声乐多种风格演唱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重点资助项目A类课题),担任课题负责人。(桂教科学{2011}11号文件第{2011A0009}号)
6、2011年10月获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主持项目《民族声乐与流行元素的相互渗透之实践探索》(艺院〔2011〕361号)
7、近年来开始着手系统研究与提炼当今声乐教育界跨三种唱法研究与实践取得丰硕成绩的著名声乐教育家马秋华教授的教学思想:
2010年在《人民音乐》(2010年3月号)发表文章《春华秋实—马秋华学生音乐会观感》
2010年6月在全国中文(音乐类)核心刊物《中国音乐》2010年第二期发表学术论文《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理念与实践之思考》
学术评价:
1、1996年2月6日《中国艺术报》 第五版图文报道并评论“曾彤北京大学独唱音乐会”文章《曾彤:歌如清泉寄深情》作者喻家卿
2、2005年7月17日《柳州晚报》第四版图文报道《园丁:教学两相长;桃李:灼灼竟芬芳—七月倾情曾彤师生音乐会侧记》作者黄子君
3、2005年5月号广西《歌海》杂志社专题评论文章《清音妙韵倾真情—记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讲师曾彤》作者杨绣文
4、2007年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站(http://www.lzzy.net:90/C111/Course/Index.htm)广西区内专家原广西文联党组书记、区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傅磬(已故)评论精品课程负责人曾彤教学研究水平及该课程的建设。
学术观点:
主张“一用脑、二用心、三用嗓”完成歌唱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思维主导技术控制和情感,严格灌输歌唱技术训练与综合艺术修养提升要在相辅相成中并举的教学原则,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在教与学中不断总结与提高。
教学中注重培养人才的选定、教学定位、教学阶段要求、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检验等五个方面全面系统进行,尤其强调教学过程中声音共性基础训练与个性演唱特色训练的紧密结合,注重教学环节的循环实践与反馈。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