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人物动态 > 京昆合璧 儒雅风流—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二)

京昆合璧 儒雅风流—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二)

分享到 |
日期:2012-7-17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余振飞先生(资料图)   7月6日至8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承办的“京昆合璧·儒雅风流——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暨京昆专场演出”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引起京昆名流及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   俞振飞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京昆大家和戏曲教育家,为京昆艺术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也留下了让人回味不尽的“书卷气”。在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担任着上海戏曲学校的校长一职,作为最好的纪念,主办方准备了两场演出:一场是上海戏校第一代昆曲传人、“武旦皇后”王芝泉的教学成果展演,一场是俞门嫡传弟子蔡正仁、岳美缇、王世民等表演的京昆专场,一文一武,风流倜傥。与此同时,《俞粟庐书信选》、《俞振飞书信选》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让大家如获至宝。梅葆玖在会上的发言,亦让人感慨唏嘘。大师走后,多少风流褪尽,当下若能有寻找的意识已属难得。特此刊发,供大家回味。   俞振飞先生和我们家可称是世交了,父亲尊称他俞五爷,我父亲梅兰芳23岁来上海演

  1955年,俞老在香港,我父亲写信给他希望他能回来,并参加拍摄《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电影中《断桥》一折。4月7日父亲亲自去火车站接俞老,并安顿在我家住下。我父亲跟俞老说:“《断桥》过去演得不少,但唱念还不如南方的细致,这次还是按您的路子,帮我理理唱念和身段吧!”那段时间里,他们天天切磋,并在父亲舞台生活40周年纪念活动中公演了,我演的是青蛇。

  在编排《断桥》过程中,有一个很值得深思的事例:

  戏中白娘子见许仙跪在面前乞饶,又气又爱,一声“冤家呀”,旧的演法,许仙希望白娘子忍气吞声,白娘子也被许仙不真实的感情所蒙骗。经他们二位的切磋的结果,是处理成两个人完全真挚的感情交流。旧的演法,白娘子说“冤家呀”时,右手反水袖,左手空指许仙一下。但在排演过程中不料俞老跪得离我父亲近一些,父亲伸手一指,已经指到俞老的额头上了,父亲干脆用力戳了一下,俞老顺势身体向后一仰,父亲赶紧又用双手去搀住俞老,但一想,又感到许仙太负心,还是不理睬好,于是又生气地轻轻一推。这一戳、一仰、一搀、一推,几乎是一组绝妙即兴佳品,而且是很自然地生发出来的,现在京剧的《断桥》和地方戏中的《断桥》都用了这一组表演。当然,如果演过了头,又不是剧中人物的个性了,又会走向反面,所以,我想再重复一句,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真是值得深思和认真学习,这是艺术心灵的呼应,更是文化心灵的呼应。

  俞老在我心目中,尊为师长。

  我第一次和俞老同台演出是1950年10月25日,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当年我16岁,也是第一次演《金山寺》、《断桥》。我的《金山寺》、《断桥》是朱传茗、陶玉芝老师教的。因我父亲想念世芳师哥,怕触景生情,台上控制不了,一直没有动这两出戏,所以我学会了也没有机会演。当时,俞老在梅剧团,是我母亲和俞老建议让我陪着父亲演,父亲勉强答应,可不能在上海中国大戏院,他怕4年前和世芳师哥在台上的默契让他在同一个舞台上出现幻觉。

  演出前一天,下午4时,天津百福大楼的客厅里高朋满座、专家云集,看我父亲、俞老和我排《金山寺》、《断桥》。因为我是跟朱传茗老师学唱的南派,又是初出道的青年,引起新闻媒体的轰动,虽事隔60年了,仍历历在目。因我南派的演法和父亲北派的演出有些出入,这出戏的身段白蛇和青蛇有许多地方需要正反同步及呼应,我父亲只能跟着我,他有这能耐和火侯,俞老又扮许仙,又做协调,不断给予我多方指导和帮助。

  1981年8月8日,为纪念父亲逝世20周年,在北京人民剧场,俞老和我合演了《奇双会》中《写状》一折。事后他的回忆录里写道:“说也真巧,北京人民剧场在1955年开幕的头一天,便是我和梅先生合演《奇双会》,而且那天我们配合得特别好,内心表演十分默契,两个人都觉得很痛快……”心气儿“碰到了一起,感情全出来了。所以,那也是我自己留下很深刻印象的一场演出。26年转瞬就过去了,当我重新走进人民剧场,梅先生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精湛表演,那珠圆玉润、醇厚舒展的优美唱腔,仿佛依然还在我眼前、耳边,使我油然产生一种无比亲切的感情。我一到舞台上,发现葆玖的扮相、嗓音都有些像梅先生,心情就很不平静。他穿的红色裙子,就是梅先生穿的那一条,我太熟悉了,一见这条裙子,心里就更为激动。演完这场戏,夜里我久久无法入睡”。这是一代艺术大师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真切的情感写照,使我读后肃然起敬。

  1982年,北京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组团赴港演出,这是经过“文革”浩劫后京剧首次出访演出,我和我姐姐葆玥和吴迎三人去淮海西路俞老家中拜访,征求他的意见,俞老语重心长地和我说:“‘文革’把京剧昆曲给害了,香港有许多你父亲的老朋友和他们的下一代,他们望‘梅’止渴啊!”这句话也有30年了。

  今天,我们纪念俞老,题目很大,含义很深,我就想讲一点,俞老在台上,那种自然流露的“书卷气”,不是想学就能学的,它需要厚重的文化底蕴,俞老的演出是带有“学术性”的。这一点今天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常和我的学生们说,演员到一定程度,比的是文化。梅派无形,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更需文化。

  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是演不好戏的,这一方面,俞老是我们的典范。最后,我殷切希望我们的接班人,京昆的青年演员,能通过纪念俞老110周年诞辰的活动,全面、深刻地了解俞振飞大师。俞老除了戏演得好,他更是一位研究者。由于他的博学,对我国的古典文学、诗词、绘画都有研究,所以他的演出,和我父亲一样,常常旁涉文艺的广泛领域,眼光开阔,思考问题也就深了一层,时有触及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美术思想。我想这一方面可能是俞派的灵魂。当今的青年演员是十分有必要向俞老学习的,当然也包括我这个七七老人在内。(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 梅葆玖)

上一页 1 2

相关内容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 程学涛的演艺梦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