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刘炽点上了一支烟,一面抽着,一面悠然地望着万寿山、玉带桥,昆明湖上小船上的小天使,渐渐地从激动的情绪中冷静下来。便哼起了刚写完的歌曲,一遍,两遍……仔细地品味着,检查着,有几处不大好,便立即进行修改,又用了十几分钟。过后,再用孩子们的口气和心理,在心中默唱着,揣摩着。歌曲确实表现了孩子们的心情和趣味,孩子们的欢乐和幸福,刘炽这才感到满意。
待歌曲写完改好后,孩子们也玩够了,上岸了。刘炽让严恭和苏里把孩子们集中起来,便掏出刚写好的歌片唱给大家听。“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一曲唱完,孩子们乐了,拍着手说,“真好!真像我们刚才在船上玩的时候的情绪!”接着严恭、苏里,还有扮演老师的张圆,扮演志愿军的郭永泰,也都纷纷表态,这是一首切合影片需要的很好的儿童歌曲。得到了大家的首肯,刘炽非常高兴。准备一回到新街口天平胡同的住地,就马上着手完成管弦乐的总谱。回归的路上,孩子们的辅导员柳兰建议将歌改成三拍子,可能会好听一些,他便答应试试。第二天,刘炽将两首歌交给了柳兰,让孩子们对照着唱,比较哪种更好。孩子们一致认为还是原先2/4拍的好听,也适合划船的节拍和感觉。这样,《让我们荡起双桨》才最后定稿。
随着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放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而成了儿童歌曲的经典之作,并选入了中小学的音乐教材,滋润着几代人的心田。孩子们乐呵呵地唱着,感受着幸福;大人们轻轻地哼着,回味着童年。“文革”后恢复的稿费很低,每年教育出版社寄去5元人民币的稿酬,其时刘炽住北京的北郊大羊坊,这与进城去邮局领款的路费相当。刘炽笑了,就算是给孩子们的奉献吧,也不去领了。康克清在人民大会堂给刘炽颁了奖,是在代表全国的孩子们对作曲家表示感谢,刘炽得到了社会的褒奖和回报。
音乐无国界,外国的孩子和大人也爱上了这首优美的歌曲。2000年,为刘炽传记的出版,笔者去了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吴朋告诉我,《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的两首中国儿童歌曲之一(另一首为《我爱北京天安门》),他便建议我以此作为传记的书名。我接受了,只是加了个副标题“追寻刘炽和他的旋律”。而以《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名作借代,以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成就。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昨天唱着,今天还在唱着。每当这歌声响起,我便会想起李锡祥那句话,“刘炽叔叔来神啦”,依稀刘炽的神魂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而荡漾起一拍拍深情的思念。(来源:人民政协报/记者 赵征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