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举办郎咸芬同志从艺60周年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对艺术的尊重、对艺术家的尊重,令人钦佩。艺术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艺术家,特别是离不开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家。郎咸芬老师是吕剧的代表,是我国著名的吕剧表演艺术家,她为吕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个世纪50年代,由郎咸芬老师主演的吕剧《李二嫂改嫁》,塑造了李二嫂这个真实感人、生活气息浓郁的艺术形象,许多经典唱段红遍大江南北,她个人也获得了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表演一等奖,还推动吕剧作为一个地方戏剧种登上全国戏曲舞台,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数十年来,郎咸芬老师在戏曲舞台上连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例如《蔡文姬》中的蔡文姬、《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等,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深入生活中,将深切的内心体验与准确的程式体现相结合,形成了深沉质朴、富有激情的表演方式和情浓韵纯、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1998年,山东省吕剧院创作排演了根据冯德英长篇小说改编的吕剧《苦菜花》,年逾花甲的郎咸芬同志再次担纲主演,炉火纯青地塑造了母亲这一慈祥善良、爱憎分明、情感丰富的动人形象,她的表演风采依旧,深受观众喜爱。《苦菜花》曾荣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大奖和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郎咸芬老师也获得了文华表演奖。这部戏不仅为吕剧争了光,也为中国的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争了光。这既是吕剧的骄傲、山东的骄傲,也是郎咸芬老师的骄傲。如今郎老师还在为吕剧的发展做着贡献,她心里装着群众,坚持下基层演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学习。衷心希望郎老师继续发挥余热,多培养新人,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徐向红(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郎咸芬同志是伴随着新中国诞生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吕剧演员,也是迄今为止最具影响的吕剧代表人物。从艺60年来,郎咸芬同志执着于吕剧艺术,献身于舞台、服务于观众,对艺术精益求精、对角色理解深刻,表演细腻传神、把握精当,成功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赢得了各级领导、专家的赞誉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也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特别是李二嫂形象的成功塑造,有力地扩大了吕剧艺术的影响,不仅使吕剧这一地方戏曲从山东走向了全国,催生了一大批吕剧院团,而且在几代人心里扎下了根,使吕剧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贡献。
在郎咸芬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品质。一是对党和国家无限热爱,这是郎咸芬同志的立身之本。二是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这是郎咸芬同志保持艺术青春的活力之源。三是对吕剧艺术执着追求,这是郎咸芬同志取得显著艺术成就的关键所在。四是对培育新人孜孜不倦,总是毫不保留地把艺术传授给年青一代,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吕剧艺术传承人,这是郎咸芬同志对地方戏曲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体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责任担当。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大力发扬。
地方戏曲振兴,离不开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希望老一辈艺术家以振兴地方戏曲为己任,继续发挥余热,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后继人才、传承人物,让地方戏曲代代相传、兴盛繁荣。地方戏曲振兴,必须加强精品剧目的创作生产。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而作、为人民而演,不能脱离群众生活、背离群众需求,这是创作的重要原则和成功之道。希望广大艺术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出更多富有山东气派的精品大戏,让戏曲百花园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薛若琳(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
郎咸芬老师是党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代吕剧演员,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解放初,《李二嫂改嫁》这种题材的戏很受欢迎。沈阳韩少云主演的评剧《小女婿》、北京新凤霞主演的评剧《刘巧儿》、上海丁是娥主演的沪剧《罗汉钱》以及郎咸芬老师主演的《李二嫂改嫁》,都是在普及和宣传婚姻法过程中诞生的新剧目,堪称时代的精品。郎咸芬老师在《李二嫂改嫁》中成功地塑造了李二嫂这个追求个人幸福、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农家妇女形象,其表演独具特色,深受观众喜欢。围绕《李二嫂改嫁》这出戏,郎咸芬老师一方面从生活中体验、观察和感悟戏中人物,力求精准把握人物。当时,郎老师不到20岁,这对她来说是一次考验,可喜的是她通过了这次考验;另一方面,她从传统戏曲中掌握行当的技艺技巧,两者的有机结合催生了李二嫂这个艺术形象。在当时,不是所有的剧团而是极个别的演现代戏,山东吕剧团和郎咸芬老师带头演现代戏,而且把李二嫂这个人物塑造得这么深刻,这是郎咸芬老师在吕剧剧种建设上的杰出贡献。郎咸芬老师晚年主演的《苦菜花》出色塑造了一位母亲的形象,表现相当成功和丰满。这两部戏作为郎老师的代表性剧目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