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静(山东省吕剧院一团团长)
郎咸芬老师是山东文化界的楷模,是吕剧的旗帜。能成为她的学生是我的幸运。今天,我代表郎咸芬老师的学生发言,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没有恩师郎咸芬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老师多年来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论是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还是在艺术素质培养方面,她帮助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老师作为一名艺术家,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不忘党的培养、党的恩情,不忘回报社会,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工作、生活和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老师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到工厂、矿山演出,收徒弟、带学生,培养年轻演员,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向老师学习是我一贯坚持的,传承和发扬吕剧艺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要为吕剧艺术倾注全部力量,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霍俊萍(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名誉院长)
祝贺郎咸芬老师从艺60周年。郎咸芬老师的代表作《李二嫂改嫁》60年来享誉全国,深入人心、广为流传,至今可以说无人逾越。她60年来主演了多部大戏,塑造了广大观众喜爱的众多艺术形象。
郎咸芬老师在吕剧艺术上的造诣给了我很多启迪,我是听着她的《李二嫂改嫁》长大的,至今我还在学习、揣摸、借鉴她的精湛表演艺术和出神入化的人物塑造技巧。我崇尚她对艺术的执着精神,追求做她的艺术信徒,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像郎咸芬老师那样做一个德艺双馨和观众喜爱的艺术家。
张新华(吕剧戏迷票友)
吕剧票友以十分兴奋的心情祝贺郎咸芬老师从艺60周年。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的代表性剧种,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郎咸芬老师是著名的吕剧表演艺术家,也是吕剧戏迷票友最喜爱的演员。近些年来,随着吕剧艺术的发展,也培养出大批吕剧新戏迷和爱好者。仅在山东,吕剧业余队伍和团体就有数以千计,活跃在各个地区、各个阶层,成为吕剧最忠实的护卫队。广大的吕剧戏迷票友,以深厚的感情热爱着吕剧,热爱着作为吕剧代表人——郎咸芬老师。对我们吕剧票友戏迷朋友来说,虽然演唱水平不能与专业剧团演员相比,但我们对吕剧有着巨大的热情。我们是郎咸芬老师的忠实粉丝,是吕剧的忠实观众,我们将以她的敬业精神为榜样,以像她一样的艺术家的精湛艺术为榜样,努力提高我们的表演水平,为吕剧的发展添砖加瓦。
郎咸芬:吕剧情怀 一生不改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收获了从事吕剧艺术60年来的酸甜苦辣,收获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大力支持,收获了亲朋好友的真诚关爱。
从事吕剧艺术60周年是我这一辈子的幸事。吕剧是个只有百余年历史的年轻剧种,她的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是从1953年确立剧种名称后才开始的。从《李二嫂改嫁》在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汇演上一炮走红开始,吕剧响遍大江南北,我艺术生涯的起步也是因为扮演了李二嫂这个角色。在我个人等各方面条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的情况下,在各级领导、专家、老师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扮演的李二嫂形象得到了观众朋友们的认可。
自1952年工作调动来济南至今,我在吕剧舞台上走过了60个春秋。从《李二嫂改嫁》到《苦菜花》,我经历了一条坎坎坷坷的艺术创作之路,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我一直觉着自己是一只“笨鸟”,对我来说,在对事业不断追求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没有侥幸。成功只属于那些兢兢业业、不懈追求的人。排演《李二嫂改嫁》过程中,我到农村同寡妇大姐同吃、同住、同劳动,练习拉碌碡的感觉;排演《苦菜花》过程中,我走进乳山冯家镇体验感悟。我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来源于生活给我的灵感,对我来说生活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是我毕生的追求。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无论哪一个时期我都被党和政府的关怀呵护着,被热情而“挑剔”的戏迷和观众喜欢着,被严厉而亲切的师长和同事激励着。几十年来,我和一代又一代的吕剧人一起,把青春和汗水洒满了红色的舞台,让吕剧这朵小花绚烂绽放在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中。回顾60年的成长历程,无论戏曲辉煌也好、低谷也好,我热爱吕剧艺术的情怀始终不曾改变,这种热爱是我一生始终不变的追求。
在我从艺60年之际,幸逢文化盛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振兴山东地方戏工程并写入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这充分体现了山东省委对发展地方戏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大环境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使命更加光荣。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会一如既往尽己所能,培养更多的学生,把我钟爱的吕剧艺术奉献给党和人民、奉献给我热爱的观众们。(中国文化报/苏锐 陈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