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您有两把名琴,这次中国巡演都会带来吗?它们在声音上各有什么特点?
阿卡多:我的两把提琴都能给我带来很大的愉悦。乐器需要不时地休息,我因此经常轮换着用这两把提琴。这次我到中国带来的是我的瓜内利,这把提琴的突出特点是音量大,音质好,琴弦光滑。
广州日报:您这次中国巡演会特别献奏中国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您怎么理解这首作品?
阿卡多:我对这首中国乐曲很感兴趣,也很高兴有机会来拉这首作品。这将是我的第一次演奏,希望我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广州日报:作为西方的演奏家,您觉得自己的演绎和您听过的中国演奏家的演奏有什么不同?
阿卡多:我之前没听过这首曲子,我希望对这首作品我能有自己的新观点,希望中国听众能够喜欢我的诠释。
跨界相辅相成
“当你能和歌唱家一样呼吸时,你也能在拉琴时更好地呼吸”
广州日报: 跨界指挥,小提琴功底对您有何帮助?您尤其喜爱歌剧并擅长歌剧指挥,歌剧反过来对您的小提琴演奏有什么影响?
阿卡多:我经常通过大乐队来演奏室内音乐,这时大乐队对我而言就跟四重奏或五重奏差不多。指挥通过手势而不是乐器来传达他的意旨。无论我在指挥或是拉琴,乐谱的处理方法是一样的。我觉得我是一位音乐家,而不仅仅是小提琴家或指挥家。当我在指挥时,乐队就成了我的乐器。一个乐队最重要的乐器是弦乐,在这方面我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对交响乐谱的深度理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对小提琴乐谱的理解,从歌剧中我学到了如何歌唱和呼吸。当你能和歌唱家一样呼吸时,你也能在拉琴时更好地呼吸。
广州日报:您曾多次到中国举办大师班,每次会重点分享哪方面的心得?
阿卡多:在大师课上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定内容。我通常强调的是读谱的重要性,我总是要教学生像唱歌一样来拉提琴,旋律需要唱出来,因此我的课堂上总是有歌声。
名家教路“当代帕格尼尼”:先要歌唱,然后才是技巧
或许是意大利人的缘故,阿卡多对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情有独钟,他是第一个全部录制帕格尼尼所有6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家,同时还录制过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随想曲。他演奏的帕格尼尼作品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炫耀技巧。他的演奏技艺辉煌,感情丰富,有“当代帕格尼尼”之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阿卡多的演奏追求非常歌唱性的声音,他认为小提琴本身就是一个歌唱性的乐器,因此首先要歌唱,然后才是技巧,而在他的演奏中,哪怕是平淡无奇的乐句也会有着最美妙的表达。 (广州日报)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