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文化部把“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有特色的活动品牌”作为重要的创建指标,引导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新培育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出了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优秀群众文化人才和优秀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
全国基层群众喜迎党的十八大。今年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庆祝活动。今年6月,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中央关于迎接十八大的总体部署,举办“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等系列文艺活动,组织100台优秀剧目在京演出;组织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节目进京展演活动;部署开展党的十八大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重点清理整顿网吧、游艺娱乐以及网络文化等市场,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结合中心工作,将“示范区创建”“群众文化活动”“迎接十八大”等要素融合在一起,把各示范区创建城市的群众文化庆祝活动统一集中到“大地情深”这个全国性品牌下,策划组织了此次进京展演活动,作为全国文化系统迎接十八大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出示范区创建城市个性
此次展演各地参与热情很高,第一批3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中,除3个城市因地处偏远等特殊情况不能参演外,其余28个创建城市均参加展演,预计在京演出近40场,演职人员近万人,观众人数10万人。演出形式包括综艺晚会、广场演出、专场音乐会等,演出地点遍布北京市各区县的剧院、广场、社区、工地、军营和学校。首场演出由江苏省苏州市于8月31日在21世纪剧院举办,最后一场演出将于10月22日进行,展演时间将持续近2个月。
此次活动在组织机制上进行了创新。为充分展示地方特色,尊重示范区创建城市的个性特点,此次进京展演各方面的组织工作均由各示范区创建城市的人民政府牵头负责,自主策划、协调和实施,各省文化厅进行业务指导。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将组织专家对演出进行现场评审,评审结果将纳入创建示范区验收考核内容。评审专家组由各方专家组成,包括文化艺术领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的专家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同时每场演出还将抽取部分现场观众参与评审。本次评审拟围绕方案设计、观众组织、节目质量、舞台效果、现场氛围、媒体报道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从组织工作、演出效果、宣传工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地市级是全面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层级。此次展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以地市级为单位组织的进京展演,规模大,覆盖面广,既有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也有地域特征明显、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兴现代化中、西部城市。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集中在同一时段,为首都奉献精彩的群众文化节目还是第一次,将全面展示我国地市级代表城市的整体文化形象。
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全面展示
自2011年3月以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为期两年的创建周期已经过半,从今年上半年文化部组织的中期督导情况来看,各示范区创建城市严格按照创建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设施网络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出现了喜人的变化。此次展演是对各示范区创建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各示范区创建城市形象和创建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将进一步调动各示范区创建城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群众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次展演汇集了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最具代表性、最高水准的群众文艺精品节目,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基层群众文化精品的大交流和大汇演。此次演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反映了示范区创建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广大群众的精神风采;二是形式多样,囊括了音乐、舞蹈、小戏小品、曲艺、广场活动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样式;三是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涵盖了来自农村居民、城市社区居民、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社会群体的鲜活题材;四是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显著,各地区、各民族的经典群众文艺节目和民间绝活将一一亮相,将充分展示我国民族民间群众文化的多样性。总之,本次活动将集中展示各地群众文化建设成果,检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能力,锻炼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加强交流,提高水平,对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中国艺术报喻非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