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侠少女时代
自成一派·唱戏不带话筒味儿
赵燕侠15岁正式挂头牌,在侯喜瑞、叶盛兰等名家的辅佐下在北京三庆戏院一炮打响,连续三天上演了《十三妹》、《大英杰烈》、《翠屏山》,从此在群雄逐鹿的梨园界打开一片天地。在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和四小名旦中挑起“燕鸣社”,1951年,年仅23岁的赵燕侠就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马连良、谭富英、老舍等前辈并列为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董事会的董事。
由赵燕侠独自挑班长达15年的燕鸣社,在政府的动员下并入了当时实力最强的北京京剧团,与比她年长的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并列五大头牌。1963年,赵燕侠和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四人组团赴香港演出,她鲜明的艺术特色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肯定。后来周总理看了赵燕侠演出的《玉堂春》之后,兴奋地评价:“这就是中国的《复活》嘛,赵燕侠可以自成一派。”从此赵燕侠的“赵派”唱腔更广为流传,赵燕侠不喜欢用话筒演出,“原本一个人唱戏一个味儿,用了话筒都变成一个味儿了——‘话筒味儿’。”赵燕侠演唱即便没有话筒和字幕,观众也能听得很清楚,她的吐字清晰,大胆舍弃难懂的上口字和尖字,改用易懂的京音,又不失京剧韵味。同时强调情感充沛,逼真扮演角色。
安逸晚年·每天都爱喝啤酒
赵燕侠的人生可谓是大起大落,她有着坎坷的童年学戏经历,也有过少年得志的舞台辉煌,曾在“文革”中被江青当众点名为“黑帮”、“现行反革命”,到干校劳动改造4年,后又有重返舞台、红遍国内外的第二春。如今赵燕侠已经85岁高龄了,有着和谐安逸的晚年生活,除了血压高之外,身体还好。据女儿讲,赵老师生活中最喜欢的就是她的小狗,饮食上最大的喜好就是啤酒,赵燕侠开玩笑说:“每天都能喝一瓶啤酒,都喝出啤酒肚了。”赵燕侠平时生活由她的女儿张雏燕照料,弟子吴昊颐、朱虹平时也都是由张雏燕负责手把手传授。张雏燕学艺比较晚,现在是北京京剧院的青年演员。赵燕侠的弟弟赵元侠比她小十几岁,也是北京京剧院的演员。(北京晨报/和璐璐)
相关链接:赵派代表剧目
《沙家浜》:赵燕侠在《沙家浜》中扮演阿庆嫂,她从南方卖开水、烧“老虎灶”的老太太身上学到不少习惯动作和语气,并运用到自己的表演中。
《白蛇传》:在《合钵》一折中母子分离的一段“小乖乖”唱腔,唱出母亲对爱子的一片真情,引人落泪。赵燕侠特别强调母子分离的撕肝裂肺的伤痛,感染力超强。
《玉堂春》:打破习惯亮相的一个“碰头好”,加了一段“起解”,表现人物死到临头,充满畏惧、恐慌的出场,一下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
《花田错》:赵燕侠用活泼的身姿和明亮的眼神,带着几分调皮,一下子就勾勒出小姑娘的性格,让人耳目一新。当听到员外爷叫小姐前往花田访婿时,一下就变成被放飞的小鸟,表现出小姑娘爱玩的天性,每次演到这里时,少女形象已经深入观众心中。(和璐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