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原坐一夜火车 去北京求教杨洪基
稳定的工作,安逸的生活没有阻挡住赵岩对艺术的更高追求,他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就一直把杨洪基老师当做自己的榜样,“他唱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太好了,我想我一定要把这首歌唱好,走,上北京找杨老师学。”
1994年,在北京,杨洪基家里,杨洪基对赵岩说:“你先把这首歌唱给我听听。”赵岩一曲收声后,杨洪基摇了摇头,说:“这首歌里有两个八度,低音很低,高音很高,难度大,以你现在的阅历和能力,还是唱不了,就算我现在教你,你也唱不好。”赵岩说他清楚地记得杨洪基说的最后一句话:“要唱好,你必须要打好基础。”从此杨洪基家里,又多了一位来自山西大学当声乐老师的学生。
赵岩从老师又当回了学生,这个学生当得太不容易了,他是太原和北京间的“走读生”。“每个周五,下班后,我就赶太原到北京的硬座火车,坐一夜火车,整整十二个小时,到北京,就先找一个便宜旅馆住下,然后再到杨洪基老师家上课,周日上完课后,再连夜坐火车赶回太原,准备第二天上班,太累了。”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赵岩的收入基本上贡献给了铁道部,后来,演出任务繁忙的杨洪基推荐他到中央音乐学院读研究生课程,更加系统地学习声乐。
在中国的最高音乐学府,黎信昌教授言传身教,各种风格各异的音乐会,国际知名音乐大师的讲座,使赵岩的眼界更加开阔了,“在那里,自己感到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此后,赵岩多次代表山西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好的成绩是在第六届大奖赛中,获得美声唱法第11名。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赵岩被公派到意大利米兰国际歌剧学院,跟随著名歌唱家皮埃尔·米兰达费拉罗院长学习。
2009年,已经是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的赵岩和恩师杨洪基一同亮相大连国际服装节开幕式晚会,师徒同台演唱《斗牛士之歌》。如今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成为赵岩的必唱曲目,记者问他这首歌和杨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赵岩笑了,说:“还是杨老师唱得好,他唱的高音我唱不上去,但我唱的低音却比他更低。”
热衷诗与歌的创新演唱 子承父业都是好声音
古典美声唱法的男歌手并不少见,但赵岩的男低中音却并不多得,所以在大连市的重大庆祝活动中,人们都能欣赏到他温暖醇厚的歌声,他本人也举办了十多台个人演唱会,现在他正酝酿一场《诗与歌鉴赏音乐会》。不久前,在一次演唱中,就在等待《月下独酌》的长过门时,赵岩忽然心中一动,随即拿起话筒,轻声吟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音甫毕,歌声又起,诗中有歌,歌中有诗,亦歌亦诗,赵岩拿捏得恰到好处,换来台下长时间的掌声。“观众得到了多重的享受,李白原诗的韵味也变得更加丰富了。杨洪基老师也在《滚滚长江东逝水》前的过门中,加入了他的感悟,效果也非常好。”
赵岩又“跨界”演唱了《菊花台》,他说:“《菊花台》是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作品,一些岁数大点的朋友跟我说原唱节奏太快,有点听不清歌词,我就用美声唱法把这首歌唱了一遍,效果还真不错。”
已经是大工(大连工业大学)音乐教研室副主任的赵岩同时也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取得了不菲成绩,2009年,在大工庆祝建校60周年时,他带领五位大工学生,成功地举办了“献给母校的歌”音乐会,他的老师杨洪基也应邀到场,师徒三代登上同一个舞台,杨洪基说:“大工的这台音乐会水平很高,我坐在台下,感觉是在听一场专业艺术学校师生的汇报表演”,并称赞赵岩“弦歌不辍,数教明伦。”音乐会现场,师徒再度激动得拥抱在一起。
2011年,赵岩操办的一场音乐会再度令圈内人注目,这次的主角是他的儿子赵鑫,而不是他。秉承父亲好声音的赵鑫当年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很多人期待将来父子同台的那场音乐会。(大连晚报)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