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 机遇抢先曙光初现
思路清晰,目标同样明确。“把四川省歌舞剧院打造成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西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院团。”白云信心满满地表示。
“紧紧把握作品、市场、人才这三个关键词,将改革做透,把转变做实。”白云告诉记者,目前全院正集中全力创排舞剧《红军花》,向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冲刺。9月26日,改排后的新版《红军花》在成都进行首次汇报演出,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8月29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时,观看完舞剧《红军花》排练后称赞说:“这个剧目很好,弘扬主旋律,又有四川特色。”他表示,《红军花》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应该纳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90分钟时间里,通过年轻舞蹈演员深情演绎,以简单明快的手法和独特的视角讴歌了红军长征精神。《红军花》自2009年首次推出后, 2012年获得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如今,经过3年精雕细琢,《红军花》又向我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发起冲刺。“继续加快提升打造舞剧《川茶铺子》,争取明年《尘埃落定》、《春水芙蓉》等舞剧投入创作……”白云早已经将规划做到了明年。
在新形势下,中宣部等部委联合要求减少大型节庆演出。积极开拓市场资源,加快“闯市场”步伐,也就成了四川省歌舞剧院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剧院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编导、演员纷纷主动走出去谈项目、寻商机。9月18日,剧院联手企业共同打造的大型移动实景旅游文艺演出《阆苑飞歌》在四川阆中古城与观众见面。在一条两公里长的古镇长街上,弹奏琵琶的少女、编织竹筐的青年、纺织纱绸的老夫,为嘉宾和游客营造出一处柔美而精彩的阆苑仙境。一步一景一歌舞的体验式演出让观众和演员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在当地调研旅游工作时与游客一起观看了演出,连连称赞:“创意全国唯一,没有模仿,很有特色,很新奇!”她还欣然题词,称观看《阆苑飞歌》是“行走在生活与艺术之间”。“《阆苑飞歌》只是剧院探索闯市场、出效益的一次有益尝试。”白云告诉记者,下一步还将继续争取在旅游景区演出做到常态化。
新的转变还体现在人员管理机制上。“目前全院120多名职工中,80多名都是通过社会招聘,绝大多数演员都是‘80后’‘90后’年轻演员。”一份详细的人才强院计划在白云心中酝酿了很久:首先,重点培养演员特别是尖子演员;其次,通过多种方式培养青年编导,为编导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再次,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吸收市场营销人才加入,加强项目推广;最后,向社会招聘高层管理人才,形成现代企业的全新管理模式。此外,在人员工资方面,采取演出补贴、排练补助和绩效考核三方面结合的办法。
转变远远不仅如此,灯光租赁综合评定、服装道具项目招标,仅此一项支出就同比减少30%。支出在减少,收入却在增加,据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商演总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成倍增长。演员工资在增加,职工工作环境在改善……一系列转变正在四川省歌舞剧院悄然发生。“以前主要注重舞蹈表演,在声乐艺术、艺术教育、艺术培训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今后企业还将加强文化艺术纵向发展,争取把单一的文化表演艺术院团逐渐转变成综合文化企业。”对于四川省歌舞剧院未来的发展,白云的规划表还有很多。(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