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适逢意大利杰出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诞辰2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歌剧艺术大师,以“向大师致敬”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重磅推出了以3部歌剧、2场音乐会组成的“威尔第迷你音乐周”。这不仅成就了北京演出舞台罕见的歌剧演出盛况,更在百年一遇的“威尔第年”中为中国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位艺术巨人的绝佳机会。
十年间威尔第从未离开音乐节
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威尔第歌剧可谓渊源颇深。早在2001年,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就将威尔第的早期杰作《纳布科》首次介绍给中国观众。当时的演出可谓空前宏达,不仅邀请到波兰华沙国家歌剧院担任演奏,还有236名演职人员和重达17吨的舞台部件同时抵达中国,亮相舞台的五匹高头大马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06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再出大手笔,邀请权威的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携曾由其1853年首演的歌剧《茶花女》来京。高水准的舞台设计,原汁原味的演唱,精彩绝伦的乐队伴奏,让这场音乐节的闭幕演出成为当年国内演出舞台上难得的歌剧精品。
三年后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则以威尔第歌剧《麦克白》揭开帷幕。这部首次登陆中国的作品填补了国内歌剧舞台上的一项空白。该版本《麦克白》由芬兰萨沃林纳歌剧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制作,高度忠实于《麦克白》的原著精神,严格按照中世纪苏格兰式的人物造型服饰装扮,带给人们回味绵长的美好感受。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的故事对于中国观众并不陌生,而威尔第的诠释更是带来了崭新的审美体验。
“迷你音乐周”打造“节中节”
北京国际音乐节长期以来对威尔第歌剧就分外关注,而在今年大师诞辰200周年之际,为向大师致以崇高的敬意,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再度献上大手笔,推出由五场精彩演出组成的“威尔第迷你音乐周”,打造本届音乐节的歌剧“节中节”,希望以此带领更多观众走进威尔第的歌剧世界。
10月22日,整个“威尔第迷你音乐周”将以作曲家晚年创作的著名合唱作品《安魂曲》拉开序幕;10月24日的威尔第精选音乐会中观众将欣赏到威尔第多部歌剧作品中的精华唱段;在随后的10月25日至27日三天时间里,“威尔第周”将以情景歌剧的形式上演《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三部脍炙人口的威尔第经典作品,三天连演三部大戏,不仅开创了国内歌剧舞台的先河,更将今年国内音乐界一系列致敬威尔第的演出推向高潮。
高水准新视野引领歌剧审美体验
通过音乐节的平台,不计其数的世界歌剧首次登上了中国舞台。自1998年创办以来,北京国际音乐节曾先后为观众带来十几部西方经典歌剧的中国首演,这其中既包括瓦格纳气势恢弘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唐豪瑟》、也包括理查史特劳斯美不胜收的喜歌剧《玫瑰骑士》;既涵盖《奥菲欧》、《塞魅丽》等巴洛克时期歌剧,也不乏《璐璐》、《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这样的20世纪新作。如此广泛的涉猎范围拓展了国内观众的欣赏视野,带来了不一样的歌剧体验。
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