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黄土地是贫瘠的、生活是艰辛的,但在创作中,我不想把这些东西写得过于悲戚,我要展现西北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张力。”近日,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韩兰魁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陕西西安音乐厅奏响。正如韩兰魁所说,音乐会上展示的一部部作品描绘着西北人的豪迈与热情,也深藏着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我喜欢西北的一切”
韩兰魁是西安音乐学院培养成长起来的作曲家。1981年,他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8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进修班深造;2000年以访问学者身份留学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作曲研究生班,师从德国作曲家弗里德海姆·杜尔。
上世纪90年代起,以培养和发现中青年作曲家人才队伍为目的,由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赵季平组织了一系列大型音乐创作活动,赵季平陆续邀请多位中青年作曲家参与,韩兰魁便是其中一位。这近20年的接触,让赵季平对韩兰魁赞不绝口:“韩兰魁有着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经历,加之他勤奋好学、求索创新,以其卓越的音乐创造力与不懈的努力,为中国乐坛增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堪称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对于韩兰魁的作品风格,赵季平有着准确的概括:“在创作中,韩兰魁对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使得他创作的音乐在不失民族风格的前提下保持着鲜明的时代性与可听性,并获得广泛好评。”
“我喜欢西北的文化,喜欢西北的民间音乐,喜欢西北的一切。西北的每一段历史都是交响乐。”韩兰魁说,作为一个生活在西部的作曲家,应该把目光和笔触伸向这里,“这里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作为音乐人要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不表现,谁去表现?”
在灵感之地办一场音乐会
从在西安音乐学院读书开始,韩兰魁的作品就不断出现在全国各种作曲比赛的获奖名单上。我国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等地区,以及美国、德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都曾多次上演他的作品。
2010年6月,韩兰魁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得到了音乐界的高度评价。之后,在赐予他创作灵感的西安举办作品音乐会成了他的心结。今年,在多方支持下,他终于得偿所愿。
韩兰魁将这两场音乐会定位为“获奖作品展演”,交响乐《音诗——丝路断想》、交响音画《梦浴华清》、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音乐会虽然只有4部作品,但每一部都是重量级的。
交响乐《音诗——丝路断想》是曾在2006年获得文华音乐奖的作品,共分为《古道》、《大漠》、《恋歌》和《桑田》4章。韩兰魁以张弛有序的巧妙布局,营造出了跋涉者在丝绸之路上的律动,再现了朝圣之旅中的艰辛。
交响音画《梦浴华清》节选自舞剧《梦回大唐》的第三幕。作品音乐大气流畅,以多调性、多层次的音乐结构,飘逸洒脱的音乐语言,为观众开启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舞蹈想象空间,诗意地描画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以素描的手法展现了祁连山人的精神世界。因为韩兰魁曾经从事过琵琶演奏的工作,所以在创作中能够淋漓尽致地挖掘出乐器内在的特质,并利用各种技巧表现音乐主题。这部情感充沛、结构严谨的作品于今年获文化部第二届华乐协奏曲优秀作品奖。
韩兰魁最在意的,无疑是音乐会下半场的重头戏——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这是1991年韩兰魁在西北采风后,于17天内完成的激情之作,迄今已演出数次,并获得了各种奖项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