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之爱 践行于浩瀚乐海
一首成熟的乐曲,它所具有的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乐曲演奏的成功与否,它的艺术价值如何,是与演奏者音乐表现力的程度是分不开的。在张婷婷的眼里,要培养自身的音乐表现力,首先需尊重作曲者的本意,在弹奏时产生自己的理解,“不要去约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是非常抽象的,去约束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扼杀了它。换言之,在增强音乐情感方面,需要将感情自然流落出来,而要达到情感自然流露的效果,就要求演奏者将生动的音乐发自内心地、自然地表露出来,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而不是将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外在技巧展现给听众,身心处于一种放松、自然、协调的状态是演奏成功的重要保证。其次,乐曲背后的引申义也同样需要去揣摩、去了解,每首乐曲背后,都存在着独特的主题和情感,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培养自己的音乐表现力,进而在演奏中形成画面感,用音乐的语言诠释自身所想、所感。”
由此可见,音乐表现力在乐曲表演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除了需讲究演奏技法之外,也需要在情感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要达成技法与情感的双重效应,除了需要演奏者本身生活阅历的增加之外,还需要对乐曲的一些深刻的理解,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完善对乐曲的整体把握情况。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张婷婷深知技法与情感互相融合的重要性,技法只是音乐的一部分,是通往音乐情感世界的阶梯,若是不具备得心应手的技巧,就少了一种语言、少了一种颜色去表达与描绘音乐的情感,所以说技术只是为音乐服务的,情感才是音乐最终的目的。“在技术这一外在条件到达一定高度后,内在的修养就成了演奏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在理论、文学都进一步研习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内在修养和审美,继而结合技巧,加深音乐性的表达,使自己的琴艺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也正因如此,张婷婷在演奏实践中,不断验证着情与技的关系,将自己全部的情感注入到演奏之中,为用心灵的歌唱去表现音乐神韵及塑造音乐形象而不断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