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下午,来自呼伦贝尔草原的青年音乐家贝尔夫、克尔伦夫、海木日台、伊德尔,应我院“国音讲坛”活动的邀请,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精彩讲座。讲座由科研处王萃老师主持。
讲座以一首传统的内蒙古民歌《酒歌》作为开场,瞬间就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四位年轻的音乐家打破了传统的讲座方式,根据现场学生的提问来讲解同学们感兴趣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海木日台向大家演示并介绍了呼麦的来历及其种类;4种马头琴的定弦方式及其音色特点,同时简要叙述了马头琴的改良历史。克尔伦夫向同学们解释了长调和短调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蒙古族音乐中有大量泛音的运用。贝尔夫则从蒙族文化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音乐在蒙族人民中所占据的重要的地位。
在本次讲座中,他们不但向同学们讲授了有关蒙古族音乐的知识,还向大家展示了动听的音乐作品,例如纯器乐合奏《好运》,歌曲《舞起来》、《月光下》、《候鸟》、《母亲》等。在他们的感染下,我院的同学们也自发上台为大家演唱了蒙古族歌曲《两只小山羊》、《祝酒歌》、《鸿雁》,达 尔族歌曲《映山红花满山坡》等。海木日台还用呼麦为大家演唱了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种种精彩绝伦的演绎博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正如王萃老师在讲座的最后所说:“我们不单单被蒙族的传统音乐所感染,更多的是被四位音乐家的青春活力所感染。”两个小时下来,我们没有像听一般讲座那样倦怠,反而更加激情澎湃、意犹未尽。讲座的最后,《酒歌》再一次响起,而同学们也都积极的加入了演唱的队伍。
王萃老师用“激情、典雅、激越、沉稳”四个词总结评价了四位音乐家。在整个讲座过程中,四位音乐家以风趣、幽默、自由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并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首美妙动听的蒙古族音乐,这让表演专业的同学们不但了解到了蒙族音乐的魅力,也体会到了蒙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同时,这场讲座也为音乐理论研究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当下,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一种变化就是来自于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而作为具有纯正本民族音乐素养,并参与社会音乐活动的青年一代音乐家,他们的“乡音”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着改变。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