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晚,我院“陕西爱乐乐团”2013/2014音乐季中一台名为《向大师致敬》纪念拉赫马尼诺夫诞辰140周年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举行,比利时指挥家菲利普·瑞哈赫、钢琴家菲利普·哈斯克与乐团激情献演了拉赫马尼诺夫最为著名代表作之一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乐团上演的另外三首作品分别是圣桑的《酒神之舞》、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哈恰图良的《假面舞会圆舞曲》。
这台音乐会令人心潮澎湃,为何它有这般魅力?答案就是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之下,仿佛陷入牢狱中,受压抑的心情加上各种困惑、绝望终日郁郁寡欢,这部作品一方面表现他们苦闷不堪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对未来有所希冀,于是全曲呈现出的是忧郁且伴随激昂的音乐气质。许多作曲家的作品中有反映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憧憬,例如肖斯塔科维奇,但是如拉赫马尼诺夫般细腻、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渴求与忧伤却不多见。他和柴可夫斯基一样散发着动人的哭泣声,而在哭泣的背后又能看到海一样的宽广胸怀,如同诗中所讲的”即使心中有一片海洋,可流下来的只是两行热泪”。
沉重的钢琴主题响起,观众的心与它的节奏一同沉重的跳动,当弦乐缓缓进入,你会不自觉的跟着它歌唱,然后渐渐被这令人心碎的旋律融化,之后进入较为激动的情绪中…这位生于1982年的青年钢琴家如痴如狂的流淌着醉人的旋律,他与不时出现的木管组、圆号、大提琴组、弦乐组,以及整个乐队配合的相得益彰,在指挥家大幅度的手势带领下,如钻石般透亮晶莹的琴声与乐队自然、美妙的交融在一起,令乐队的音色格外好听!
大片的钢琴华彩以及钢琴与乐队紧密配合段落没有炫技的感觉,虽然钢琴并不简单,但技巧并没有宣兵夺主,始终听到的是音乐;钢琴与乐队的相互帮衬、共同用力,动静结合加迂回进行,让这部作品的每个高潮段落都无比精彩;一次又一次的模仿模进是一次又一次的无奈与困惑、坚定与执着、渴求与希冀,于是,被他源源不断的乐思所牵动,吸引着观众总想去寻找下一个答案;浪漫派后期的和声更为丰富、多样,调性变化的越来越频繁,音乐的可听性更为加强,与古典、印象派、现代派相比,观众更能接受浪漫派的和声,听过此作品的普通观众也会觉得这部作品称得上“好听佳作”!
随着音乐季的继续进行,能看到陕西爱乐乐团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晚的“拉二”犹如夜里的海那般深邃、美丽、变幻莫测,有凶悍的巨浪、有敲打岩石的水花、有涌动的波涛、有平静宽广的海面、有不时跳出水面的鱼儿、有映照在水中闪烁的星星,还有等待靠岸的渔船…每一个乐句、每一个表情都会映入你心中的海洋,在心底翻滚、涌动!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