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8日,广西第二届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在广西南宁举行。5天时间、13场演出、213部剧目、2800多名群众参加演出、数万名观众观看……群众创作、群众演出、群众观赏,一个个时代特色鲜明、民族个性突出、表露百姓心声的精彩节目,展现出八桂大地公共文化生机蓬勃的动人景象和广西各族人民对文化新生活的美好追求。
身边人演身边事
11月14日下午,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演出现场,一曲古筝和马骨胡的悠扬合奏让人久久回味。曲目名叫《壮乡歌节》,表现了壮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在马骨胡合奏《心灵畅想》、独弦琴独奏《京岛渔歌》、壮族末伦《壮锦梦》、文场《五彩瑶衣》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节目中,创作者将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民族艺术得到新生,受到广泛关注。
除了民族特色鲜明,唱身边人、演身边事、舞出老百姓自己的精彩,是此次会演的一个更大亮点。表演唱《快乐的工班长》、舞蹈《挑新水》、现代舞《邕城小商贩畅想曲》等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铁路工人、武警战士和小商人的幸福生活。
“会演节目题材内容广泛,节目形式分为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四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黄燕熙说,“此次会演,来自全区各地的群众演员带来的节目大多取材于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演绎起来自然而生动,极具感染力。”
惠民传递正能量
“这么多精彩剧目集中演出,真是大饱眼福!”广西大学大三学生小张这几天正忙着赶场。他告诉记者,平时自己也喜欢吹拉弹唱,这是一个难得的观摩机会。
为期5天的广西第二届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分别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明星剧场、广西艺术学校小桂花剧场等地同时进行,演出票全部免费发放,观众凭身份证到各演出剧场领取观摩门票。
“较历年全区群众文化活动,本届会演参演人数更多、节目内容更丰富、惠民面更广、传递正能量更强大。”黄燕熙介绍,本届会演的节目共有213个,参演演员达到2800多人。
为了让更多群众观赏到会演的精彩节目,11月18日晚举办颁奖暨汇报演出后,各市将会演节目组成一台文艺节目,深入乡村、学校、社区、企业、军营等地巡演10场以上;组委会还将获奖节目制作成DVD光碟,免费送到14个市群艺馆、108个县文化馆、1100个乡镇文化站、5000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各基层文艺团队,供广大文艺爱好者学习、排演。
下乡进城双向演出
“这次我们一共有14个节目参加演出,都是今年新创作的节目,还有父女一同登台的呢。”柳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林园告诉记者。
据了解,本届会演从组织到演出结束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群众广泛响应,节目质量如此之高,令人惊讶,同时也在意料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广西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自“十一五”以来,广西财政投入文化经费77.28亿元,仅文化设施投资总额就达39.29亿元。截至2013年10月底,广西已有3443个行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完成“五个一”建设,组建文艺队12277支,搭建戏台3367个。
最近几年,广西大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专业文艺团体每年送戏下乡1300多场次。与此同时,广西9000多支业余文艺队演出6.4万场次,演职员达10万人次,惠及群众1600多万人次。
黄燕熙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是送戏下乡,现在是反弹琵琶,送戏进城。”(中国文化报/宾 阳 莫 曲)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