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总会发光,1982年,剧团去香港演出,她在《女驸马》中扮演一个小“丫鬟”,没想到被台下的名导李翰祥一眼看中,结束后立即前往后台寻找杨俊。从那以后,很多人开始对杨俊另眼相看,而杨俊也开始“墙内开花墙外香”,接到了很多影视剧邀约。其中包括李翰祥导演的名片《垂帘听政》。“当时,李翰祥想让我在片中饰演丽妃,但是拍出来后,我太胖了,没法上镜,换了几个角色都不行,只能放弃。当时,我眼看着影视梦的大门向我打开,又关上了。”随后,《西游记》的导演杨洁看中杨俊,让其加入了《西游记》剧组,饰演“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变的村姑。此时的杨俊,似乎又看到了曙光。
披荆斩棘回归戏曲舞台——赚了钱却不快乐直到有戏唱
虽然有电视剧拍了,但杨俊却开始怀疑自己:“我找不到人生方向,甚至与自己较劲。我明白,我该回到黄梅戏这个集体,但是我还能回得去吗?”
此时,安徽省要拍一部黄梅戏电影《孟姜女》。虽然杨俊两年没唱过戏,但导演十分看重她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孟姜女”所需要的。杨俊满心欢喜,觉得演完了《孟姜女》就可以重返黄梅戏的舞台。谁知,演完了电影,她回到剧团,依然没有她的戏。此时,又有很多影视剧向她发出邀约:“我应该是接拍影视剧最多的黄梅戏演员了,并不是因为钱或者热爱,而是为了躲避当时没有戏演的尴尬。”
在没有戏拍的时候,杨俊甚至跟着《西游记》剧组四处走穴赚钱:“当时我赚疯了,给家里买了很多东西,我是那个年代的有钱人,但是我并不快乐。”杨俊此时并没有意识到,她人生最大一次变革终于来临。1989年,剧组走穴到了黄冈。当时黄冈已经着手“让黄梅戏回家”,于是当地文化局长找到杨俊,让她留在黄冈振兴黄梅戏。“听说有戏唱,我不管黄冈是什么地方,马上赶回安徽从门缝中将辞职报告塞给了剧院,义无反顾来到了黄冈。”
终身遗憾换来扬眉吐气——曾三次怀孕均因遇演出放弃
“到了黄冈,我才知道我来是‘开垦’的。在黄冈的很多年,我一直默默无闻,将我最美好的青春和激情都留在了那里。”杨俊在黄冈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她的《未了情》和《双下山》拿到了文华奖和梅花奖。
但是这些奖都没有让杨俊满足,直到她回到安徽参加“中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当时马兰等其他“金华”也参与竞争。“我憋着一口气,要让大家看看我可以唱好黄梅戏。”这一次,杨俊的表演让所有人为之惊艳,现场座无虚席,她也如愿获得了优秀剧目的第一名,个人还获得金奖。“得了这个奖比得梅花奖和文华奖都要高兴,我的虚荣心让我觉得我终于证明了自己。我也释然了,并明白了一个道理,低头是为了抬头,没有之前的默默无闻和沉淀,就没有这样的绽放。”
但是为了回归这个舞台,杨俊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在黄冈期间,她曾三次怀孕,但都恰逢创作新戏或大型演出之际,她都选择了放弃。最终,她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也失去了第一段婚姻,这成为杨俊心中永远的伤痛:“如果问我人生有没有遗憾,应该就是这吧,我也羡慕做一个漂亮妈妈的幸福感。”
来汉一切归零再开始——量身打造黄梅戏《妹娃要过河》
拿了所有的奖项,杨俊仍未满足,觉得黄梅戏事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此时,省里也向她抛去了橄榄枝。“黄梅戏需要更大的都市,而我则需放下荣誉,从零开始。”2008年,杨俊再次孑然一身来到了武汉。
刚刚到武汉,杨俊没有团队,也没有新戏。直到省里面提出要为杨俊量身打造一台土家黄梅戏。于是,全国知名编剧周慧、导演张曼君等一批戏曲艺术家,奔赴鄂西土家地区,开始投身创作,《妹娃要过河》终于诞生了。
对于地方戏的发展,杨俊也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楚剧、汉剧和黄梅戏,应该是此起彼伏的抱团取暖,才能一起传承下去。”
从今年开始,杨俊也更加注重培养新人:“我们的辉煌稍纵即逝,我也需要从守台到让台。虽然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但是我还是会优雅转身。”杨俊给了自己一个期限,她说:“两年吧,便会有新人成长起来。”(楚天金报/赵雯)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