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艺节’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我们的活动,群众就是主角。”昨日,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毕富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毕富纯口中的“我们的活动”,指的是第十六届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联展、2013重庆市第二届社区文化节等“四艺节”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参加这些群众文化活动的演职艺员,没有一个是专业艺术工作者,他们全都是来自重庆各个区县的普通老百姓。
近700件美术书法作品覆盖全市展出
9月17日,黔江区武陵广场上,第十六届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联展正式开展,近700件优秀作品与广大市民见面。开展当天,有人特意从其他地方赶来观展;也有人路过时被展览吸引,提着购物袋从广场这头看到那头。
看完联展,62岁的刘爷爷说:“这些作品特别贴近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新重庆城市和乡村生活最美的瞬间。”
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联展的前身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三峡库区艺术摄影联展,至2011年已经发展为集美术、书法、摄影三个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联展。本次参展的作品聚焦巴渝民俗、民风、民生,描绘了重庆独有的山川风貌、文化景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选出来的作品接地气,贴近生活,群众看得有滋有味。联展举办了将近20年,始终考虑到既要调动群众美术、书法、摄影爱好者参展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广大群众都能看到这些作品。”毕富纯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本次联展的参展单位覆盖了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民可以在区县广场上看到巡展作品。11月末,主城区的巡展将在位于鸿恩寺儿童公园的重庆群众艺术馆新馆举行。
社区文化节让老百姓自己当“主角”
9月27、28日,长寿区万寿广场人潮涌动。2013重庆市第二届社区文化节上,非专业演职艺员们各显身手,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本次社区文化节不设开幕式和闭幕式,广场舞比赛即为开幕演出。来自各区县的21支广场舞队伍陆续登场,全民上阵,舞出了各个区县的文化特色。最终由48位少女以“半身男,半身女”的独特造型演绎长寿风土人情的节目《人到长寿人长寿》获得一等奖。
《人到长寿人长寿》的演员都是十六、七岁的职校学生,没有舞蹈基础,一切要从头学起。回忆几个月来的准备和练习,该节目的领舞郑琴感叹到,“辛苦是辛苦,但一跳舞就很快乐。‘四艺节’不仅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名家的演出,而且让我们这些非专业演员也有机会当‘主角’。”
据了解,本届社区文化节还包括《长寿放歌》合唱比赛,《巴渝风采》社区民间文艺团队才艺比赛和《幸福社区中国梦》社区生活摄影展。演员们下了台,就是广场上的观众。群众成了社区文化节的主角,台上台下其乐融融。
市群众艺术馆新馆月底开馆
据介绍,我市多年来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现已打造出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联展、重庆市小品比赛、重庆市乡村文艺汇演、重庆市社区文化艺术节四大品牌活动,代表作品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比赛中,我市音乐、舞蹈、曲艺、戏剧作品摘得9块“群星奖”作品类奖牌;沙坪坝区民间故事会(即:黄葛树下龙门阵)、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共享农民工联盟、合川儿童画进校园、“1+6”亲子读书活动推进全民阅读4个项目获得项目类“群星奖”;3名活跃在基层的群文工作者荣获“群文之星”,成绩名列全国前茅。
近年来,我市群众文化艺术场馆的建设也成绩不俗。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35个区县级文化馆通过国家文化部认证,群众文化机构覆盖38个区县,辐射82000平方公里,惠及数千万群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
毕富纯告诉记者,11月底,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将开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日前,记者来到地处鸿恩寺儿童公园的重庆市群众艺术馆新馆。新馆乍看犹如一个深灰色的大盒子,记者步入其中,才发现这是一个“魔术盒”:1200座的群星剧院、5个排练厅、5个多功能专业教室、6间专业琴房、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巧妙地镶嵌在建筑内部,还有许多可变空间。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新馆作为我市群众文化机构龙头,将继续引领大重庆从市到村的四级群众文化网络建设。”毕富纯表示。
数字艺术节>>
700
第十六届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联展共收到1150余件作品,经遴选,近700件优秀作品参展,与广大市民见面。
2400
2013重庆市第二届社区文化节上,来自全市51个文艺团队和机构的2400名非专业演职艺员登台亮相。全市34个区县共报送作品208件,相关专业人员初选出广场舞21件、合唱15件、社区民间文艺团队才艺15件、摄影展作品140件。(重庆日报/兰世秋 见习记者 申晓佳)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