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的作品服务人民”是舞蹈艺术家王小燕坚持的方向。几十年的舞蹈表演生涯中,下基层的公益性演出是她最愿意做的事情。作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她每年都会积极参加由中国文联和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曾赴云南、贵州、新疆等边远地区,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演出。汶川地震赈灾义演活动中,也有她的身影。
日前,在贵阳的一场广场惠民演出中,记者再次见到了王小燕。舞台上,她双手舞动花手绢,正与当地的老百姓一起快乐地扭着秧歌,水汪汪的大眼睛随舞姿左顾右盼的娇俏模样,让人仿佛再次看到了199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红高粱模特队》中的那个“小辣椒”。
一个暖冬的下午,记者受邀来到了王小燕的家中,听她细聊舞蹈人生。
1997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王小燕扮演的“小辣椒”出镜只有30秒,俏丽的舞姿惊艳全国。短短的30秒浓缩了王小燕30多年的舞蹈青春。
王小燕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促使她形成了质朴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来,有着极高艺术天分的她顺利地考入吉林艺术学校(现吉林艺术学院)。在校的4年间,王小燕因专业优异,一直担任民族民间舞课代表,并多次承担校方接待外宾的演出工作。“越是大型演出,我跳得越好。”王小燕说,因为这个,喜欢在舞台上出风头的她还落了个“人来疯”的绰号。
毕业后,王小燕被分配到吉林省歌舞团,成为一名年轻的舞蹈演员。初到团里,王小燕很兴奋,以为可以大显身手了,可实际情况并不如她所愿。“那时,我年纪太小,很不懂事,仗着自己的聪明劲儿和以前的优异成绩,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节食也不练功。就这样,日益发胖的我在团里根本没有演出机会。”王小燕说,这种状况让她一度痛苦至极,失落的她甚至想过改行。
“可真要我放弃舞蹈,还是舍不得。如果离开舞台,我觉得做什么都没意义。我必须重回舞台!”这个身上流着军人血液的刚烈女孩,有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倔强脾气,下定决心后马上开始了超强度的训练。每天,她早晨5点进练功房,先自己训练2个小时,8点再和大家上集体课,下午在练功房待到晚上11点。经过3年苦练,王小燕不仅恢复了苗条的身材,舞蹈技术也有了飞跃。1980年,王小燕重返舞台,在吉林省首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上,她的舞蹈《追鱼》夺得一等奖,并被授予“优秀青年演员”称号。
收获的喜悦使王小燕对舞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舞蹈是一门很美也很苦的艺术,要求技术必须扎实、过硬。所以,苦练基本功是我以后每天坚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舞蹈中,我体会到了无限快乐,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此,王小燕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竭尽全力地走着。从1986年开始,她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大奖。2005年,在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中,由她主演的一部具有浓郁关东特色的舞剧《关东女人》获最佳主演奖和作品银奖,填补了12年来吉林省大型原创舞剧国家级大奖的空白。由于在舞蹈表演艺术上取得的出色成绩,王小燕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成为吉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艺术家。之后,她被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还担任了吉林省歌舞剧院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艺术总监的要职。
不过,最让王小燕惦念的,还是吉林老百姓的舞蹈文化生活。作为吉林省舞蹈家协会的主席,她竭力为家乡做事,在她的倡导下,东北三省电视舞蹈大赛于2011年成功举办了。“有人说,60多年了,没有人将东北三省的舞蹈整合在一起同台竞技。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看到了家乡各个地域的特色舞蹈作品,无论是参与者还是组织方都兴高采烈,收获颇丰。”王小燕说。
今年,作为吉林省文艺界唯一的代表,王小燕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她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她的带动下,吉林省举办了百姓健康舞展演活动。“看着人们兴高采烈地跳舞,我心里快活极了。我爱东北这片土地。东北培养了我,我会尽最大努力,让舞蹈艺术为父老乡亲的生活带去快乐与幸福。”(中国文化报 张婷 文/图)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