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管理委员会邀请,11月19日至26日,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携5台粤剧前往新加坡开展传统戏剧文化交流,新编粤剧《一怒冲冠为红颜》、传统粤剧《目连救母》、粤剧排场大戏《芦花河》和古装粤剧《龙象塔奇缘》、折子戏专场等,在新加坡精彩亮相——
A 粤剧出国有“票友”
新加坡被称为“粤剧第二故乡”,这里的戏迷在家门口看过无数粤剧大腕的表演,欣赏的目光也越来越挑剔,想真正得到他们的认同并不那么容易。
早就听说,南宁市粤剧团3年前到新加坡演出一炮打响,粤剧明星们都拥有一批新加坡“票友”,在新加坡粤剧演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3年后原班人马重返狮城,自然让这里的票友们有更多的期待。
若不是到现场,很难想象南宁粤剧在新加坡会如此受追捧,而当家花旦梁素梅、当红小生黄俊成竟会拥有如此多的“票友”。首演当晚,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门口摆满了花篮,彩条上写着“祝南宁粤剧团演出成功”、“欢迎阿成到新加坡”等祝福。开幕前半小时,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内已端坐不少观众。剧场外,仍有众多观众有序买票陆续入场。据了解,演出票价最低100元人民币,最高500元。演出结束后,戏迷们久久不愿离去,走上台与喜爱的演员合影。
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王兆辉对记者说:“今天上座率达到七成,能赶上广州、香港一些有名的团体了。新加坡戏迷习惯周末看戏,明后两天的周末,观众就会更多了。”果真如此,11月22日、23日晚及24日下午,《目连救母》《龙象塔奇缘》《芦花河》几场演出,场场满座。
在新加坡,票友喜欢给自己喜爱的明星送花牌,在花牌上贴上钞票,并悬挂在舞台上方的幕布上。早在3年前,黄俊成就收到了众多新加坡票友的花牌,真是赚了人气又赚钱。同样,此行黄俊成依然是焦点人物。在一场演出中,一位出手阔气的超级票友送上一个心形花牌,中间附有1000元新加坡币。连续几天,忠实的戏迷们还在演出结束后,到后台给他送汤、送点心,与他合影,可见阿成在新加坡粤剧迷心中的人气指数有多高。
余先生架着望远镜看演出,他说是为了将演出看得更清楚更仔细。他告诉记者:“我以前都不知道广西有粤剧。前两年有朋友说南宁的粤剧不错,我都不敢相信。看了两场演出,觉得他们真的演得好。”
在新加坡演出期间,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肖江华前来探望演员们,对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前来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给予肯定:“2014年是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年,希望南宁利用地理优势,走在文化交流前沿,加大文化交流频率,扩大中国文化影响。”
B 海外制胜有“秘笈”
南宁粤剧走出广西、走出国门,是文化交流的新尝试和新探索。
粤剧在南宁的演出可追溯到1906年,广东花旦名角走盘珠带领日高升剧团在南宁北大码头演出。后来成立了南宁市粤剧团,粤剧演员先后有林鹰扬、霜雾霞、吴剑君、何燕琼、姚朗星、林慧芬等,主要上演剧目有《秦香莲》《棠棣之花》《红楼二尤》《梁祝》《搜书院》《闹严府》等。
2012年5月,南宁市粤剧团、南宁市邕剧团与南宁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撤并整合,组建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不久,该院赴亚洲四国进行文化交流,粤剧《老鼠嫁女》、邕剧《芦花荡》参加印尼口述传统文化艺术节、新加坡国际儿童文学节、孟加拉第二届亚洲戏剧节、土耳其奥尔杜第八届国际青年儿童艺术节。
新加坡戏剧专家蔡曙鹏由衷称赞:“南宁的粤剧剧目新颖、原创性浓郁、行当整齐、欣赏性强,这是吸引新加坡戏迷的主要原因。比如《龙象塔奇缘》是他们原创独有的,《目连救母》《芦花河》等虽然是传统剧目,但他们演出的版本和其他剧团有很大不同。南宁粤剧近些年注重与海内外交流,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在保证好的唱功和过硬的技艺外,了解当地戏迷的喜好,编排相应的剧目,也是南宁市民族艺术研究院的“制胜法宝”。新加坡观众喜欢看传统剧目,特别是武打桥段。南宁粤剧行当整齐、风格多样,既有大锣大鼓的武戏又有优美曲折的文戏,既有传统剧又有原创剧,既有南派剧目又有北派剧目,文武生花旦表演令人大饱眼福、过足耳瘾。
正是因为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才使得南宁粤剧的海外市场越来越宽阔,口碑越传越响。
C 市场合作有路子
3年前投石问路之后,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尤其是今年以来更是动作频频:
年初,南宁粤剧《画皮》亮相泰国,走进了海外校园,参加《全球在东南亚表演艺术的邂逅与碰撞》学术研讨会与艺术节,得到与会观众的称赞。5月,南宁粤剧在越南“2013年海防市——红河三角洲地区国家旅游年”登台,同样好评如潮。
下半年,受加拿大洛里耶国际戏剧节组委会邀请,《画皮》再度走出国门,南宁粤剧的魅力,在加拿大得以生动展现。在加拿大期间,南宁市民族艺术研究院还应邀到约克大学进行两场学术交流演出……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远远望去,宛如两颗榴莲,因此也被俗称为“榴莲剧院”。在这座新加坡地标式建筑和首屈一指的艺术表演场地里,滨海艺术有限公司高级监制余登凤向南宁市民族艺术研究院诚恳地表达了合作的愿望:“如果可能,我们希望能介绍新加坡的节目到南宁参加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也真诚邀请你们的节目来参加滨海艺术中心的活动。”
目前,双方已对合作事宜达成共识。
一位来自马来西亚某机构的负责人看了南宁粤剧在新加坡的演出后,找到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宁,希望明年能将南宁粤剧引进到马来西亚演出。
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响,使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班人的心笃定下来:南宁粤剧在海外是有市场的,可以也应该把海外文化交流的路子不断走下去。(广西日报/蒋林)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