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次是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红线女在广西的第二次公开亮相。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已经是粤剧名伶的她受邀赴越南访问演出,途经南宁曾在广西展览馆唱了几曲。据说当时有上万戏迷从四面八方赶来捧场,一睹这位粤剧界传奇式人物真容,盛况空前。据说还有一次,她到梧州参加一个粤剧活动,之后匆匆返回广州,并没有到南宁来与更多的戏迷见面。据记者多方了解,以及红线女当时自己的口述,她前后一共三次来过广西。
记得那一天在北海,许多粤剧界的同行见到年事已高的红线女,都热泪盈眶和感慨万分,似乎生怕再难见到她一面。倒是红线女乐呵呵地说:“这一次来广西啊,见到了许多粤剧界的老朋友,大家约我十多年以后再来”。说到这里红线女捂住嘴巴笑了起来,她接着说:“你们知道吗?十多年,我就要一百岁了,但为了粤剧我会争取的。我妈妈今年已105岁了,我相信我也能够!”
在广州请大家吃饭
记者第二次采访红线女,是在2012年11月,当时随南宁市戏剧院到广州参加第六届羊城国际粤剧节。
每当广州有粤剧活动,当然少不了红线女,但是由于她年事已高,行动不是十分方便,因此并不是每一场活动她都能够出席。2012年11月23日晚,就在南宁市戏剧院的古装大戏《目连救母》即将鸣锣登场前,有关方面都还不能确定“红线女能不能来”。
大约在开场前20分钟,正当演员们在后台化妆、换装、吊嗓、压腿,而负责茶水、服装、道具、催场的人员穿梭来往,一派忙碌时,一位身形轻巧、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悄然而至。她身披红色风衣,迈着小碎台步,笑盈盈地走进花旦梁素梅和文武生黄俊成的化妆间,双手一拍掌说:“哈,我们又见面了!”梁素梅和黄俊成转过身来,又惊又喜,连忙起身。原来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红线女!
当晚的广州,世界各地粤剧社团云集,各大戏院均有剧目上演。而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红线女推掉其他所有剧团的邀约,在广东省剧协主席倪惠英的陪同下,专程来到黄花岗大剧院捧场南宁市戏剧院的《目连救母》。
在后台,红线女完全没有客套,她把文武生黄俊成拉倒镜子前,仔细端详他脸上的妆容,手把手地告诉他粤剧化妆的一些技巧,“这样化妆更干净”、“这样才显得更威武”。演出开场后,红线女身边的工作人员特意将她安排在一个最靠边的位置,工作人员解释道:“由于红老师年事已高,体力有限,一般来说只能观看完一场大戏的前10多分钟,就要返回家中休息,不便久留。”
但后来,令工作人员吃惊的是,《目连救母》这部讲述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表现孝子目连不畏艰险,救母出苦海的古装大戏,深深吸引了红线女。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红线女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从头到尾看完了整场演出。看到剧情深处,她情不自禁地紧握双手,眼含泪花,甚至一度流下眼泪。
演员谢幕时,红线女再也坐不住了。只见她脱去大红色披风,整理了一下着装,兴致勃勃地走到舞台上与演员们一一握手,并“啪、啪、啪”在两位主演的脸上亲吻了好几下。她高兴地拿起话筒说:“我今天是来学习的,没想到你们这个剧目演得那么好,编剧表演都很到位,看得我直掉眼泪啊!”在舞台上下众人雷鸣般的掌声中,红线女邀约南宁市戏剧院全体成员次日到红线女艺术中心做客。
次日一大早,记者随同南宁市戏剧院演员们一同前往红线女艺术中心,印象最深刻的,是红线女请大家吃饭。
当天,参观结束后,红线女举着话筒高声宣布:“刚才就在你们参观的时候呢,我已经安排好中午饭了,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吃饭啦!”说着把大家带到一个大厅里。工作人员透露,其实头一晚红线女就已经亲自“点菜”,午饭必须有烧鹅、豉汁蒸排骨、五花叉烧、清炒莲藕、老火汤等“广味”特色菜。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