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闻名全国的作曲家,杨柏森今年10月刚刚从省戏曲剧院院长兼省吉剧团团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其实,他作曲家的身份比他院长的身份要有名得多。赵本山的《刘老根》等系列电视剧的主题曲都出自他之手。但率领省吉剧团的演职员一起为吉剧的现代振兴奋战,这位艺术家也同样全身心投入,由衷地热爱,一如对待发自内心的音乐旋律一样,热烈而真诚。
从2010年走马上任省戏曲剧院院长一职到今年10月退休,杨柏森为吉剧的当代复兴进行了3年多兢兢业业的努力,即使在今年即将退任之际,以“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心态,他仍然大刀阔斧地主抓了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吉剧《桃李梅》全国巡演、《贵妃还乡》参加第三届少数民族会演和《鹿乡女人》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等几件大事,极大地扩大了吉剧在全国的影响。
作为作曲家,杨柏森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他从小受身为京剧票友的父亲的影响,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17岁时,他进入了当时的扶余县文工团,在剧团的乐队,他一待就是30年,这期间,他创作出了《大姑娘美大姑娘浪》、《黑土地——生死之吻》、《一个情字活一生》等数百首音乐、舞蹈作品,出版录音专辑5盘;先后为电影《男妇女主任》、电视剧《农家十二月》、《小城交警》、《大山嫂》、《刘老根》、《马大帅传奇》、《圣水湖畔》等作曲,其中许多歌曲都以鲜明的关东特色被观众接受,广为传唱。
担任省吉剧团团长后,杨柏森不仅以团长的身份带领全团创排新剧目,恢复传统老戏,积极开拓演出市场,他还发挥自己作曲的特长,为《鹿乡女人》等几部吉剧创作出了优美动听的吉剧唱腔。杨柏森说:“剧种与剧种最大的区别就是音乐,要发展吉剧音乐,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把剧情需要、老百姓的喜好放在第一位,如果吉剧不去关注百姓,百姓又怎会关注吉剧?”为此,他在创作中积极创新,以现代的情感和旋律去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吉剧唱腔呈现出创新发展的风貌。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里的其他乐队创作人员一起进行吉剧唱腔的研究和创作,促进了吉剧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创新。
现在,杨柏森还在吉林艺术学院带着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仍是吉剧唱腔。作为省内为数不多的创作吉剧音乐的挑梁人才,他还将为吉剧的再次振兴贡献力量。
目前,全省吉剧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杨柏森很欣慰,他说:“吉林省的戏剧振兴已经到了扬帆起航时期,‘上有好领导,下有一班人’,再加上群众这块沃土,重振戏剧大省的雄风指日可待。”(吉林日报/孟凌云)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