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有幸参加了两次关于民间艺术的展览、交流活动,得到很大启发。一是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的冯真同志到全国各地调查学习民间美术的成果展览,一是山西襄汾县农民艺术家刘润恩同志收集的民间文学,特别是关于笑话人物解士美故事的文本展览。这两个活动的主办人表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向民众学习、热爱人民、热爱民间艺术的精神和情感。
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主义艺术是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艺术。但是在艺术实践中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理念对这一艺术本质的理解还是存在诸多分歧。比如,有些人认为西方先锋艺术才是最先进的,而民间艺术则是非常落后的了。其实,民间艺术才是人类艺术的根基。几千年来,它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神,最富有民族特色,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欣赏的艺术。
比如,龙的形象已经有了80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种特别的图腾——集合图腾,它的产生表现了和合、团结、多元一体的伟大思想。别的民族的图腾往往是单一的,在兼并的过程中,一个氏族或部族,消灭了另一个氏族,连它的图腾也一起消灭了,所以剩下的只是一个图腾;可是我们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却不是这样,我们祖先在兼并了一个氏族之后,把它的图腾的一部分加在了自己的图腾上面,原来是蛇图腾,兼并了牛图腾,就把牛角加在蛇头上。蛇的头上长了角,这就是甲骨文的“龙”字。后来,又加上了其他许多图腾的形象,最后成为现在这样龙的形象。龙是团结、和合的象征,是一种极其伟大的思想和精神,是我们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保持一个统一的伟大国家的主要精神支柱。
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未来的世界一体化,靠西方文化是不行的。西方的进化论——弱肉强食、斗争哲学,是不能统一世界的。只有靠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为主导才行。他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成功地把几亿人团结在一个共同体之中,他们有团结统一的无与伦比的经验。
民间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朴素美、感情的纯真与深厚,都说明这是最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托尔斯泰的《艺术论》认为:“民间艺术是人类最高级的艺术。”民间艺术是人类艺术的根基,所以一切伟大的艺术家都虚心地、认真地向民间艺术学习,或者可以说,学习民间艺术是成就伟大艺术的基础和必要的条件。这是一个客观的、永恒的艺术规律——我们可以称之为雅俗结合律,其基本内容如下:
1.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最古老的祖先,人类的文艺起源于民间。 民间文艺的历史有好几万年,而文字的发明只有三五千年。所以文人创作的历史比民间文艺短许多倍。
2.一切主要的艺术形式如诗歌、话本小说、小戏杂剧、岩画、壁画、舞蹈等等,都是首先在民间创造出来的。
3.民间文艺的优秀作品是作家学习的典范,如中国的《诗经·国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的伟大史诗《摩呵婆罗多》、《罗摩衍那》等等,都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时学习的典范。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西方所有的作家都是要好好学习荷马史诗的,这和中国的大作家都要学习《诗经》一样,都是以民间文艺的精品为学习的经典。这是鲁迅在《不识字的作家》名篇中所明确论述过的。
4.一切伟大的、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虚心向民间艺术学习的。屈原、李白、杜甫、但丁、歌德、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大作家,古希腊的雕刻家菲迪阿斯,意大利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中国古代的画圣吴道子等等,都曾长久地向民间学习。毕加索说他的艺术创新,受非洲木雕和中国剪纸影响最大,而先锋艺术家马蒂斯,自己就创作过剪纸。
5.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创作高潮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阶段大都和学习民间文艺有直接关系。这些都是几千年来反复验证过的客观规律。我们运用这个艺术规律就可以少走弯路、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