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宋代,多种说唱形式出现——说唱艺术走向成熟。
(4) 元、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 曲艺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 曲艺音乐的艺术特色。
(五) 曲艺音乐中说与唱的结合关系。
(六) 曲艺音乐唱腔的结构——联曲体、板腔体(或称板式变化体、主曲体)
(七) 曲艺音乐唱腔的创腔规律及在创腔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八) 曲艺音乐的演唱与伴奏。
(九) 曲种的类别及代表性曲种例释(着重了解京韵大鼓、单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苏州弹词、四川清音、粤曲、南音、文场等曲种的基本概念及艺术特色)
【戏曲音乐】
(一) 戏曲的概念。
(二) 我国戏曲的形成及发展历史:
(1) 我国戏曲的三个来源 ——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2) 戏曲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形成,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支戏曲声腔——北曲和南曲。
(3) 元杂剧的形成——戏曲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
(4) 元末明初传奇剧的迅速发展。
(5) 明代戏曲四大声腔的形成, 昆山腔、弋阳腔的艺术成就及它们在戏曲发展中的历史贡献。
(6) 梆子腔、皮黄腔的出现,京剧的形成——戏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戏曲艺术进一步繁荣。
(三) 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 戏曲音乐的基本特点
(五) 戏曲声腔的结构——联曲体、板腔体、板腔体与联曲体结合的形式。
(六) 戏曲音乐的创作方式和创腔原则。
(七) 戏曲音乐的伴奏——文、武场的任务和功用。
(八) 戏曲声腔与剧种, 剧种的类型及代表性剧种例释:
(1) 按声腔的来源归纳我国戏曲剧种的类型。
(2) 了解以下声腔、剧种的基本概念及艺术特色:弋阳腔、昆山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川剧、越剧、粤剧。
(九) 戏曲的脚色行当——脚色行当的含义、行当的类型。
【民族器乐】
(一) 民族器乐沿革简况
1、 我国民族乐器产生及发展历史简况:
(1)乐器的起源——原始时期的乐器。
(2)定音乐器的出现。
(3)弹弦乐器的出现。
(4)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的产生。
(5)大型成套编组乐器的出现——曾侯乙编钟。
(6)最早出现的擦弦乐器。 马尾胡琴的产生及弓弦乐器的大量出现。
2、 乐器的分类——我国古代的乐器分类法、近代的分类法、现代的分类法。
3、 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简况:
(1) 先秦时期的器乐演奏形式。
(2)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演奏形式。
(3) 隋唐时期的器乐演奏形式。
(4) 宋、元、明、清时期的嚣乐演奏形式。
4、 我国民间器乐曲地方风格的几种构成因素。
(二) 我国民族器乐艺术
1、 我国民间器乐曲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2、 民间器乐曲中变奏手法的方式和运用。
3、 独奏音乐(着重了解笛、笙、二胡、筝、琵琶、古琴等几种主要独奏乐器的概况及其独奏音乐的艺术特色、流派、有重要影响的代表人物)
4、 合奏音乐(了解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民间合奏形式及其代表乐种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其中重点了解以下乐种: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曲、冀中管乐、山西八大套、鲁西南鼓吹、辽南鼓吹、十番锣鼓、十番鼓、浙东锣鼓、潮州锣鼓、西安鼓乐)
三、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20分)
(二)判断题(8分)
(三)名词解释(20分)
(四)问答题(32分)
(以上四部分题主要考察考生掌握民族音乐基本知识的程度)
(五)论述题(20分。论述内容:对民族音乐学学科的认识,针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象、典型人物的音乐活动作评述,或就当前对传统音乐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的思考。主要考察考生观察问题、概括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推荐阅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考研招生考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