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交响乐团将有3部委约作品面世。其中包括曾经获得美国普利策奖的音乐家周龙创作的交响组曲《京都风韵》,组曲共4个乐章“钟鼓楼”“庙会”“京韵”和“急急风”;委约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九歌》将屈原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相融合;此外,还有作曲家王西麟的《云南音诗Ⅱ》。
开阔的眼光与包容的胸怀
做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职业化交响乐团,当然不能停滞于国门之内顾影自怜。北京交响乐团的做法是,在不断提高自身水准的同时,“请进来”“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也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我们。
为提高乐团的艺术水准,北京交响乐团陆续将数百位国内外音乐家“请进来”,2012年更是在一年之内请来国际一线大师20余位。此外,北京交响乐团与德国柏林爱乐乐团、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和法国巴黎管弦乐团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包括大提琴家路德维希·匡特和打击乐演奏家莱纳·希格斯在内的柏林爱乐乐团5位首席演奏家于2012年6月10日正式加入北京交响乐团,成为北京交响乐团有史以来第一批来自世界名团的荣誉首席。
今年的音乐季中,不少世界音乐界响当当的名字在北京交响乐团的邀请名单之列:82岁的俄罗斯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与其夫人、钢琴家维多利亚·波斯特妮可娃,69岁的芬兰指挥家莱夫·希尔格斯坦,瑞士指挥家蒂埃里·费舍尔,希腊指挥家拜伦·费德茨,美国指挥家欧文·霍夫曼;小提琴演奏家莎拉·张、宓多里、克雷诺夫、克里斯托弗·巴拉蒂;钢琴家让-艾弗兰·巴维等。
谭利华说:“要做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职业化交响乐团,就必须引进国际化的乐团运作方式。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大师,带来他们最好的、最拿手的保留曲目,他们把各自艺术风格的精髓留给了北京交响乐团。他们不仅让乐团的演奏家们开阔了眼界,也充实了乐团的曲目,北京交响乐团职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请进来”的同时,北京交响乐团“走出去”的脚步也没有停歇。6次欧洲巡演、数次走出国门,且一直遵循和面对欧洲主流市场、主流观众群体和主流演出机构,在票房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走出去’就要堂堂正正。现在有些所谓的‘走出去’的演出简陋之极,甚至连侧幕条都没有,还有一些‘后半夜’演出,只能演给在国外打工的中国人,更有一些‘花钱买吆喝’的演出,不仅送票还送路费,这种‘掉价’的行为大大伤害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形象和市场。”谭利华认为,“运用商业运作的手段,面对西方主流观众群体,在完美演绎西方音乐经典的基础上,大力推介中国当代优秀的音乐作品,这才是北京交响乐团带着优秀音乐文化‘走出去’的意义。”
在与欧洲演出商洽谈巡演、与EMI唱片公司合作时,谭利华坚持中国作品与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的比例是1∶1——每年两张唱片,必须有一张是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在国外巡演时也是半场中国作品,半场西方音乐经典。
今年,北京交响乐团“走出去”的行程业已基本安排完毕,下半年将参加布拉格的德沃夏克音乐节、奥地利布鲁克纳音乐节、墨西哥塞万提斯音乐节,同时展开美国巡演。
交响乐普及的脚步不能停
“李德伦是我的老师,我曾在上世纪80年代听过老师几十场的交响乐普及讲座,印象深刻。”秉承前辈普及交响乐的理念,谭利华从1994年起带领北京交响乐团开始了交响乐普及之旅。
“以前我们送交响乐进学校演出的时候,由于没有正规音乐厅,不是在饭堂就是在小礼堂。但饭堂和小礼堂根本就没有听音乐会的氛围,大大削弱了音乐的美感。后来,我们干脆把观众请到音乐厅免费看音乐会。从2000年开始,乐团又推出10元到30元的低票价普及音乐会。可以说,为了普及音乐会,我们把能想到的招儿都使出来了。”
普及交响乐难,难的不是形式,而是坚持。谭利华说:“普及交响乐现在更具有现实意义。交响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涤荡人们的心灵。这种影响也许一年两年看不出来,但十年八年就显现出来了。普及交响乐是一项终身的事业,也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
在谭利华看来,目前中国的音乐普及还停留在精英阶段。“音乐是一个需要合作的项目,很多贫困的孩子自卑、闭塞,但是在音乐的合作中他们能够找到自信,获得快乐。贫穷的孩子中也有很多有天赋的,像委内瑞拉的青年音乐教育计划就培养出了像杜达梅尔这样出色的指挥,但是很遗憾,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样的项目。”
对于这样的项目在中国是否有实施难度,谭利华认为,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委内瑞拉是个贫穷的国家,但他们的经验已成功推广到了英国。但是这应该是一个多个部门合作的事情,要有专项资金、场地、教育部门支持等等。一个乐团能做的毕竟有限。”谭利华说,过去北京交响乐团的音乐普及虽然已到了大学、中学和小学,但还没有到贫困孩子中间,“希望有一天这会变成现实,如果国内有这样的项目,北京交响乐团一定责无旁贷。”
今年,高雅艺术普及音乐会仍然是北京交响乐团音乐季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谭利华说,在今年密集的商演中,北京交响乐团会“见缝插针”,尽量多地走进校园、举办公益普及音乐会,为乐团、为中国交响乐积累更多的观众。(中国文化报/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