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电视荧幕上光彩照人、婀娜多姿的“郑小姣”。她是艺术舞台上姿容俏丽、嗓音圆润的“女驸马”。她是当代黄梅戏的革新旗手——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5月15、16、17日,韩再芬带着她的最新原创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往事》来到深圳连演3日,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征服了挑剔的鹏城观众。该剧同时也是第九届文博会艺术节的重点展演项目。在3场演出结束之后,本报记者对韩再芬进行了独家专访,听她讲述在信息社会为传统戏曲开拓生存空间的故事。
变看戏曲为体验现代舞台剧
这次在深演出并引起轰动的《徽州往事》并非黄梅戏传统经典剧目,而是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最新原创剧目。相比传统黄梅戏,深圳文化学者胡野秋说,《徽州往事》更凝念、紧凑,剧情丝丝入扣,观众不再是在看戏,而是在体验戏剧……”对此评价,韩再芬欣慰地表示,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她说,之所以将《徽州往事》定位为“原创黄梅戏舞台剧”就是充分考虑当代观众的欣赏需求的结果。
“戏曲在人们心目中有一个刻板印象:节奏慢、时代远、故事情节单一。我们在创作研发时就想打破这种局面。怎么做?我们探索的方法是,用现代艺术元素包装,如交响乐、电影手法等,把黄梅戏变成话剧,让观众跟着情节走,看着过瘾听得舒心。”韩再芬说,“在运用现代艺术手段创作新剧投射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理解的同时,传承黄梅戏经典的经典唱腔。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黄梅戏改革。”
韩再芬透露,在深圳演出结束之后,《徽州往事》将“开往”广州,然后是南京、苏州……开启全国巡演的大幕,每到一个城市将演出10场。“戏曲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我希望做的是口碑。依靠口口相传,把原创黄梅戏的票房做上去。”
黄梅戏改革走在各剧种前列
韩再芬成名很早。1984年,她16岁时就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韩再芬说,自己是幸运的,既经历了黄梅戏的“高潮”也经历了“谷底”,现在依旧摸索在“爬坡”的道路上。自2006年出任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以来,如何让传统黄梅戏焕发新生就成为“韩院长”思考最多的问题,“现在政府重视文化,将戏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我们戏曲人更应该积极‘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