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15日,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赵晓生教授应邀来到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进行了系列学术活动:5月14日晚19:00在音乐学院大演奏厅举行“肖邦心灵世界VS德彪西多国文化沉淀”钢琴独奏音乐会,5月15日上午8:30-11:30举行“大库普兰-巴赫-肖邦的承继与发展”学术讲座,下午14:00-16:00则进行钢琴大师班授课。
14日晚的独奏音乐会上,赵晓生教授上半场依次演奏了肖邦的E小调夜曲、升C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升F大调夜曲、降D大调夜曲、降B小调葬礼进行曲、C小调夜曲、C小调前奏曲、G小调叙事曲和B大调夜曲。这10首曲目,其中,5首作于华沙(1827-1830),4首作于巴黎(1830-1839),1首作于马略卡岛(1845-1846),以此构成一组“肖邦音乐自传”,10曲如一曲,乐曲之间在节奏、调性上均有内在联系,浑然天成。乐曲之间不鼓掌,听众闭起眼睛,在长达一小时的音乐中,如同"看电影"一样回放肖邦生活历程,感受肖邦心灵世界。
赵晓生教授下半场演奏的则是德彪西前奏曲(第一册)12首。通过这12首曲目的演奏,他一方面揭示了德彪西在时间上从远古追思到当今风潮,空间上从古希腊、地中海、大西洋到法兰西意大利英格兰西班牙美利坚文化广濶而敏感的关注,证明其音乐内涵的深刻文化根源与精神深度,颠覆关于德彪西音乐仅仅是光与色的外部"印象"的浅见;另一方面则揭示12首前奏曲调性布局内在联系:调性浑然一体,连成"一曲",连续演奏不间断。最后,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赵晓生教授加演了一首斯克里亚宾的早期经典曲目:为左手而作的夜曲(Op.9,No.2)。
15日上午的讲座上,赵晓生教授主要讲授了:1、路易十四与凡尔赛宫廷音乐舞蹈;2、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加伏特、小步舞曲在英国德国意大利,以大库普兰为代表的法国化:舞步、节奏与装饰;3、大库普兰-巴赫-肖邦的影响、承继与发展。
15日下午的钢琴大师班上,赵晓生教授则分别对音乐学院的一位青年钢琴教师——美国奥斯汀大学陈若旭博士和三位硕士研究生的演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讲解与示范。
通过两天的系列学术活动,赵晓生教授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的全体师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与智慧的启迪,其精湛的技艺、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视野及严谨踏实的治学精神必将有力促进音乐学院的发展。(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