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恩在排练中(资料图)
春天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的演员们正在音乐厅排练。指挥台上,一位身材高大的白发老人用极富感情的肢体语言与演员们交流。一番指导过后,美妙的歌声徐徐传来。
这位老人不一般,著名合唱指挥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前团长、维也纳爱乐合唱团艺术总监及世界音乐艺术教育协会主席……这些名号都是响当当的。他就是瓦尔特·采恩。
结束排练后,采恩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满头是汗的他,看到记者立刻又有了精神,微笑的脸上似乎流动着许多愉快的音符,别有一种亲和力。
已有70多岁高龄的采恩称得上是奥地利合唱界元老级人物:在位列世界三大最著名歌剧院之首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工作30多年,担任合唱团团长达12年之久,与卡拉扬、小泽征尔、阿巴多、祖宾·梅塔、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许多极具影响力的音乐家有过默契合作;在慕尼黑国家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米兰歌剧院、巴塞罗那大剧院、巴黎歌剧院、萨尔茨堡艺术节等世界各地的重大演出中,他还以独唱音乐家的身份展现了自己非凡的艺术造诣。
采恩十分关注世界各地的音乐艺术交流活动,一直致力于全球的音乐教育事业,面向全球音乐团队、艺术机构、教育机构和音乐艺术家,定期开展音乐大师班及全球巡演、国际艺术节、艺术展览、公益教育活动,对发展中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十分上心。尤其在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通过合唱艺术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倡导老年人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于2010年首开先河发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中老年合唱艺术节,为世界各国的中老年人搭建了交流体验和展示风采的平台。
采恩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12年他来中国开授合唱指挥大师班。当年6月,由世界音乐艺术教育协会、奥地利合唱协会、北京合唱协会联合主办的采恩合唱指挥大师班在北京开课。为期5天的大师班期间,采恩围绕成年合唱艺术的排练技巧、训练模式、管理方式等问题,通过理论讲述、示范指挥、互动指导、针对性训练等多种形式对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深刻解读,并结合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维也纳爱乐合唱团的训练技巧、管理方式,与指挥们互动沟通。中国艺术家们在这次授课中受益匪浅,同时也给首次访华的采恩留下了好印象。因此,当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向采恩发出来华指导的邀请后,他毫不犹豫地应声而来。
谈起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采恩大加赞赏。经过10天的培训,他已经发现,该团的合唱演员不但基础良好,而且学习态度积极、知识接受能力颇强。最让他满意的是,他们的德语说得都挺标准,使他在教授德语歌曲时能更多地雕琢细节,而不是纠正发音。采恩说,这令人感到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采恩建议,合唱团可以多练习些具有国际风格的作品,在对各国合唱作品进行融会贯通之后,寻找并确立属于自己的风格,丰富合唱艺术的时代内涵。
作为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形式,合唱突破了国界、语言、种族和年龄的界限,模糊了专业和业余的界限。在维也纳,成为合唱队的一员是许多孩子的梦想,而这正是维也纳合唱得以蓬勃发展的土壤。采恩说,维也纳有很长的合唱历史,音乐生活的氛围浓郁,他出生和居住的社区就有各种各样的合唱队。十六七岁时,他第一次加入一个当地音乐团体,在大家的感染下,很快爱上了音乐。18岁那年,他考取了国立维也纳音乐大学歌剧专业,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毕业之后,采恩一直从事音乐事业。
采恩特别强调,自己之所以能在音乐之路上走得如此顺畅与快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人的支持。原来,除他之外,家中其他人所从事的工作都与音乐无关。“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忍受长时间练习钢琴或声乐的声音。我的家人从不抱怨,我很感谢他们。”采恩说。
说到心目中的优秀音乐作品时,采恩立刻显示出严谨的作风,惜字如金。在他看来,音乐不分好坏、不分等级,每首作品都有其独有的价值、存在的理由及观众群,只是看个人喜欢哪一种、哪一首。
采访结束时,已近晚饭时间。采恩开心地说,要去饭店吃很喜欢的咕老肉。据说,他用筷子已经相当熟练。(中国文化报/张婷)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