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东京艺术大学邀请,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周耘教授于初春时节出席了在该校举行的第十届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并以"日本佛教声明的传统与变迁"为题发表学术演讲。
周耘教授的学术演讲围绕在日本社会有相当影响的佛教宗派日莲宗的仪礼音乐,聚焦源自中国大陆的东瀛佛乐在长期传承发展过程中的传统与变迁现象,以大量文献与实地调查的生动例子,对传统与变迁的实质与内涵进行了具体的解析。他指出,佛教于隋唐之际全面传入日本时,作为法式仪礼不可或缺之构成的梵呗也随着体系化的佛教仪轨一起东传,日本佛教各宗的声明(梵呗的日本式称谓)至今尚能辨析出古老的中国佛乐样式、内容与风格。不过,经千百年入乡随俗的日本化传承变迁,今天的声明也呈现浓郁日本民族特色。周教授的演讲引起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其论据的充分与结论的合理,受到专家们的好评。互动环节,与会学者与周教授在一些重点问题上进行了热烈讨论。对于旅居日本的澳大利亚研究亚洲音乐的资深学者尼尔松教授提出的"以日莲宗声明为中心进行论述的选材是否合理"的问题,周耘教授予以了令人信服的解析,获得学者们的认同和肯定。
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以促进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为宗旨的国际学术会议。从1995年10月在中国福州创办以来,每两年定期举办,已在中日两国成功举办了十届,成为当代中日音乐比较研究的重要平台,在不断推进中日音乐比较研究、提升该领域研究之学术水准的同时,也在中日两国音乐学者之间架起一座学术交流与友好交往的桥梁。时光飞逝,作为20年中日音乐比较研究的见证者,周耘教授为中日音乐比较研究的人才成长、学术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
中日音乐比较研究会会长、著名音乐学家王耀华教授在本次会议的主题演讲中曾多次提到周耘教授,对周教授等一批当年的青年学者在20年间的研究实践中积累的丰富学术研究经验、创造的优秀学术成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对周教授将视域投向当今音乐生活的灵敏学术眼光予以充分赞赏,称其是中日音乐比较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的确,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涉猎中日音乐比较领域,周教授潜心研究,获得大量学术成果。仅依托这个学术平台,就发表了《浓与淡--中日佛乐风格比较研究》、《黄檗宗声明研究》、《天台宗声明乐谱释解》、《樱花杯声乐比赛的历史意义:兼论日本艺术歌曲在中国内陆的传播》、《真山美保与新制作座对当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NHK"汉诗纪行"系列节目中的中国音乐》、《近现代日本学者的中国音乐研究》、《比较音乐学背景的中日学术交流》、《日本佛教音乐的传统与变迁:以日莲宗声明为例》等多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此外,周教授在受邀参加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年会、亚太民族音乐学年会及日本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时也发表了一些中日音乐比较的成果。近年他也主持或参与了"中日佛教仪式音乐比较研究"、"中日音乐美意识的比较"、"日传唐乐调考"等多项科研课题,成就令人瞩目。
周耘教授表示,研讨会经过二十年与十届的积淀,中日音乐比较研究渐热,学术视野不断拓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已经形成。越来越多年轻学者的参与,使中日音乐比较研究的未来持续发展更加值得期待。十届,意为着过往的圆满;开拓,从第十一届出发。(摄影/冯长春)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