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鸣骑着自行车去企业、社区、学校发传单,联系演出,宣传高雅艺术知识。经费短缺,他便自掏腰包,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坚持了四五年。2000年,湖南交响乐团与格鲁吉亚《天鹅湖》芭蕾舞团在田汉大剧院合作演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乐团得到了首次出省商演的机会。肖鸣说:“有了那次的演出,我们就有了强大的信心为交响乐团开辟广阔的舞台。”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湖南交响乐团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系列演出活动,并获得了部分企业的赞助支持。2005年,湖南音乐季的概念正式提出,实现了每年10场的演出场次。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纷纷受邀来到音乐季,并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湖南音乐季已经成为湖南的一张新名片。
把湖湘音乐推向世界
今年年初,湖南省歌舞剧院应邀参加第二届“相约维也纳——奥地利中国艺术节”。为了体现湖南民族音乐特色,艺术团在曲目上选择了《娥眉姐》、《围坐火塘唱苗歌》、《洞庭鱼米香》。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饱含湘情湘韵的湖南民歌婉转悠扬,让挑剔的外国观众对湖南的音乐颇为赞赏。艺术团以极具地域特色的湖南民歌和精湛的表演荣获“杰出团队奖”,成为全场唯一表演了3首合唱的团队。
肖鸣作为艺术节论坛的演讲嘉宾,还在艺术节上作了有关“儿童艺术教育”的专题演讲。湖南音乐及音乐人的魅力得以在世界音乐之都绽放。
将富有民族特色的湖湘音乐推向世界,是肖鸣执着的音乐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和他的交响乐团,从未停止探索。如今的湖南交响乐团,不仅表演交响乐的经典曲目,而且还自创曲目《苗寨狂欢节》、《长岛人歌》等,这些都融入了湖南元素。
肖鸣和他的团队带着这些“湘味”交响乐,走进国家大剧院,远赴日本、朝鲜、意大利、波兰、奥地利、新西兰、印尼、俄罗斯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几内亚、塞拉利昂、喀麦隆、加蓬、布基纳法索等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充分展示湘味音乐的魅力。这期间发生的不少感人故事让他深受震动。
200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音乐厅演出时,很多老兵坐轮椅来现场观看演出,气氛异常热烈。在观众的掌声中,乐队返场时间长达半小时,演奏了五六支曲子,场面非常感人。在印尼演出时,不少老华侨听着动人的旋律,不禁泪流满面。
肖鸣深有感触地说:“每一次本土音乐的远行,带去的不单是特有的旋律,还有文化和民族的自信。”
在改革中寻求发展
2011年,肖鸣被任命为湖南省歌舞剧院院长,全面负责院团的管理工作。他接手不久,就经历了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院团全面实行市场化经营。
对肖鸣来说,成为院团当家人的他现在既要管全院的训练演出和日常事务,又要为演出找市场。肖鸣笑着说:“从内心来讲,我更想当一名纯粹的艺术家,但是仅仅这样是不行的,我现在还要对全院的演职人员负责。”他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和管理者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一定要多与其他的艺术家和经营者交流接触,从中汲取艺术的营养和学习开拓市场的经验。十余年来,他通过个人的影响力请了近百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到湖南演出,还多次向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人士取经,四处联络寻找各种演出机会,探索本土的艺术市场规律和本院可行的经营方式。
如今,院团的演出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周末的实验剧场向市民实行全面低票价开放,每年完成演出近百场。加上湖南音乐季、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其他官方及商业性演出,一年下来,院团要完成演出近300场,演员的绩效工资也随之水涨船高。现在院团对演员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大家的工作干劲也大大提高了。
现在,小到具体曲目的指导和排练,大到院团的经营与发展,肖鸣都要亲力亲为。肖鸣说,时间长了,自己也会觉得很累,但是看到院团的发展一步步趋好,又深切地感到付出是一种幸福。“组织上既然将弘扬湖湘歌舞艺术的担子交给了我,我就要很好地挑起来,带领全院同仁将湖南的音乐、歌舞艺术推向更高的层次。”肖鸣表示。(中国文化报/田立宪 张英)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