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深圳著名指挥家姚关荣将携13岁弟子黄杞莹在深圳音乐厅举办师生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由姚关荣、黄杞莹指挥,黄杞莹钢琴独奏,深圳交响乐团演奏。姚关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弟子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师生共同献上4部作品
姚关荣、黄杞莹师生交响音乐会将向深圳观众献上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舒曼《蝴蝶》、莫扎特《第十二钢琴协奏曲KV414》第一乐章、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4部作品。“对我来说,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音乐会。”姚老笑着说,“我今年77岁了,指挥了50多年;黄杞莹今年才13岁,刚学指挥7年。”
除了两位指挥家年龄上的差距让人颇感有趣之外,姚关荣在介绍音乐会曲目时说:“曲目的安排也比较有趣。在这场音乐会上演奏的4部作品中,黄杞莹指挥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其余的由我指挥;她钢琴弹得非常好,将弹奏舒曼的《蝴蝶》和莫扎特的《第十二钢琴协奏曲KV414》第一乐章。音乐会开头曲目是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瓦格纳在莱比锡出生,而我在莱比锡留过学;另一方面,瓦格纳是1813年出生的,今年正好200周年,而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首演时间也是1813年。这些内容组合在一起,挺有趣的。”
演出形式受前人启发
姚关荣是第一位率领中国乐团登上柏林爱乐音乐厅、布拉格斯美塔那音乐厅和纽伦堡名歌手音乐厅的中国音乐家。在中国音乐界,他创造了多项世界级个人第一,指挥了无数场交响音乐会,录制了不同时期的电影主题音乐。在姚老的指挥生涯中,贝多芬《第七交响曲》一直是他的保留曲目,他特别介绍了这次演奏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姚老说:“贝多芬《第七交响曲》放在音乐会的下半场,作品有4个乐章,我来指挥前3个乐章。黄杞莹是跟我一起上台的,她从台上站起来,接着指挥第4个乐章,把这首曲子演奏完。”
姚关荣介绍:“这种演出方式在中国的交响音乐史上也有过一次。我还在莱比锡留学的时候,德国的乐团来北京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乐团首席指挥执棒前3个乐章,到第4个乐章的时候由中国指挥家严良坤来指挥合唱部分。我们这个音乐会就是受他们的启发,他们用这个方式表现出是中德两国音乐家的合作,而我们是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孩结合在一起,演出一个完整的交响乐,我觉得是蛮有趣味的,让大家看到我们中国交响乐是后继有人、前途无量的。”
她具备了好指挥的潜力
在一个交响乐团中,指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需要极高的音乐修养,更需要极强的音乐掌控能力。一般来说,音乐家们的指挥课程都是从本科时才开始,而黄杞莹从6岁就开始了小小指挥家的生涯。“黄杞莹跟我学习指挥已经7年了,同时她还是深圳艺术学校的学生,钢琴是她的主课。”姚关荣坦言,“一个6岁的小孩学指挥,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说实话我当时也不愿意接受这么小的孩子来学,但她的家长非常热情。这些年里,黄杞莹跟我除了上指挥课以外还有基础的课程,只要跟指挥有关的都学。”
因为有着较为扎实的钢琴基础,黄杞莹的领悟能力让姚关荣颇为赞叹。“学到现在,她已经学过贝多芬的9部交响乐,还有莫扎特、舒伯特的作品,勃拉姆斯的音乐,可以说学得有一定程度了。”姚老称赞道,“她对音乐的听力特别好,一个和弦下去,她能听出是哪几个音,这种天赋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另外她的音乐感觉特别好,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她具备了以后成为一个好指挥的潜力,现在需要的是艺术实践,跟音乐的接触。”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