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芭蕾起源于16世纪的法国宫廷,逐渐发展为欧洲最优秀的艺术形式之一。十余年严苛的专业训练后,极少数天分很高的艺术家才能入选到那些有着百年传统的欧洲大型芭蕾舞团。此背景下,马拉霍夫编导的《仙媛》,华丽而具有历史感,精致、细腻的舞蹈风格绽放出独一无二的魅力。
版画灵感塑造唯美“仙媛”
长久以来,欧洲人都怀有亲身感受远东文化的愿望。19世纪的很多绘画、文学作品以及音乐题材的灵感都来自亚洲文明奇妙的多样性,尤其是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
马拉霍夫从古老的版画中吸取灵感,为柏林芭蕾舞团创作了一台新版《仙媛》。新版浪漫芭蕾《仙媛》讲述了东方古国的一位王子阿哈迈德,因为厌倦了挥霍虚度的日子渴望新的生活。后来一位美丽的仙媛降临到他面前,并向他许诺,只有爱情才可以逾越天地间的鸿沟。与19世纪充斥于芭蕾舞台、被反复演绎的《仙女》等各种精灵一样,具有浓重东方色彩的仙媛代表了王子阿哈迈德对永恒的追求。
原版《仙媛》于1843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弗瑞德·布尔格弥勒作曲,编舞家让·科拉利将法国戏剧家泰奥菲尔·戈蒂埃的剧本搬上了舞台。马拉霍夫的新版《仙媛》沿用布尔格弥勒的音乐,将浪漫时期芭蕾精致优雅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新版的舞美和服装设计由擅长奢华风的霍尔蒂·罗伊格负责,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充满古老东方异域风情的华丽奇幻世界。
身兼四职凝练迥异视角
“柏林国家芭蕾舞团的主导思想是‘保留传统、彰显当下、推动未来’。为此,我和我的舞团满怀喜悦地期待着访问中国。”马拉霍夫说,柏林国家芭蕾舞团拥有来自26个国家的88名舞蹈演员,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大的芭蕾舞团,“能为中国观众近距离呈现欧洲古典芭蕾艺术,我们感到莫大的荣幸。”
2004年,马拉霍夫合并了柏林多家舞团,成立了柏林芭蕾舞团,出任艺术总监并继续其舞者生涯。他的保留剧目涵盖了古典芭蕾和现代舞的作品,唯美的表演风格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舞者、编舞、艺术总监、教练,这其实是四个奇异的视角。我常常梦想要超越仅仅作为一个舞者在柏林芭蕾团所承担的工作,让我不断地丰富自己。” 身份的转化随之而来的艺术目标和艺术生活变化,马拉霍夫担任柏林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后,舞团排演了一系列独有剧目,“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希望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舞团,由许多出色的舞者组成的舞团,有非常优秀的技术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在这里我要说,谢谢我出色的舞团,让我实现了目标。在过去的十年间,我能够感受到舞团的发展,因为我们的保留剧目以及那些新的挑战。”
巨星的意义在谦逊勤勉
柏林团的两场《仙媛》,融合多部古典芭蕾舞剧的精品。有评论认为,从中看到了《天鹅湖》、《睡美人》、《舞姬》、《海盗》的影子。而同一部戏两位女主角,也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如果说首席中村洋子的“仙媛”仿佛一个“大青衣”,有种大家闺秀的气质,伊安娜的“仙媛”则仙气十足、轻盈灵动,如同一个“小精灵”,浑身都闪耀出如同露珠折射晨光般的晶莹光芒。狡黠调皮的跳跃牵动着爱人的心跳,清新可爱的明眸闪动着醉人的娇俏,用扎实干净的技巧、投入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飘然质感。
柏林团的《仙媛》引得北舞、中芭组团赶赴国家大剧院。台上美轮美奂,台下也是群星闪耀,池座中很多中央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到场观摩。中场休息时,冯英团长则忙着找团里的美工,“让他们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做到那么壮观的布景是怎样折叠长途运输的”。
四天的演出落幕,“除了有点失落是满满的兴奋”。场外一位意犹未尽的观众这样感慨。“我是幕间休息的时候在入口堵上马拉霍夫的,他很着急,因为马上要开演了,但还是匆匆照了张照片。巨星的意义不仅仅是强大气场和优雅气质,更有友好、专注、谦逊和勤勉。”
对话大师
北京商报:柏林芭蕾舞团很少出国演出,也很少来中国演出,为什么?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