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台名为“弦意岭南”的广东民族乐团新作品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厅上演,为观众带来了《醒狮起舞》、《弦意岭南》、《行花街》、《佛跳墙》等10余首具有岭南特色的广东音乐民族管弦乐新作。这也是继2005年亮相全国舞台的“岭南变奏”大型民族音乐会之后,当代岭南音乐又一次展现出其蓬勃生机和崭新魅力。
“作为全国最具实力的独立建制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团体之一,既要发出岭南音乐的声音,更要探索一条发展的新路,是广东民族乐团应有的责任。”中国著名打击乐演奏家、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表示,历时两年的“岭南风格民族管弦乐新作品委约创作征集”活动,让广东民族乐团的曲目储备更上一层楼,乐团也将在未来的音乐季中向观众逐一介绍代表了新时期岭南音乐的这30余首优秀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23日将开展东南亚巡演的广东民族乐团,会在泰国、印尼的6个城市奏响岭南音乐的新老经典。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新作惊喜多 万变不离“根”
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的广东音乐独树一帜,以其浓郁的风格特色和独特的韵味在中国音乐近代史上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广东音乐早已从传统的五架头器乐曲发展到表现形式多元的岭南音乐。在以民族管弦乐为主要演奏形式的本场音乐会上,像委约中央民族乐团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二胡与乐队作品《弦意岭南》和邹航创作的新潮州锣鼓乐《佛跳墙》,更是“洋为中用”的典型,是岭南音乐新的经典。
“相比较《步步高》、《彩云追月》等广东音乐昔日脍炙人口的经典,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有岭南音乐的风格特点,而不同之处则在于《弦意岭南》和《佛跳墙》在创作观念上运用了现代音乐因素,以及源于西洋管弦乐体裁形式的崭新创作技法,通过多声部的写作,在不减弱岭南音乐风格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了曲子表达的内容和情绪。”陈佐辉介绍说,这正是尝试民族音乐交响化带来的变化,作品不再是单旋律,整个演奏更有立体感,作品的声音色彩更有层次感,观众听起来自然就会觉得更为生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