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一场“亲切”的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学院南院举行。吉他、架子鼓、手风琴、小提琴……台上的乐器是混搭的;小提琴独奏、手风琴二重奏、爵士鼓、交响组曲……表演的风格是跨界的;《风之少年》《乔家大院》《北京喜讯到边寨》……演奏的乐曲是穿越的。但这种“别样”的组合却透着一种和谐——台上打拍子,台下鼓掌,互动式的演奏传递的是快乐的情绪。
这场演出的演奏者全部都是天津音乐学院及附中的在校生,他们用精彩的演出宣布天津音乐学院现代流行乐团以及电子手风琴交响乐团成立。未毕业先就业,这两个学生实践乐团的成立也成为天津音乐学院开始了一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以市场为导向,为学生创业和社会实践搭平台,尝试打破艺考热就业冷的怪圈。
破题就业难
这次教学实验的倡导者是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副教授朱经白,他也是这两个学生乐团的艺术指导。“这次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就业。我不能看着自己学生辛辛苦苦地学了十多年音乐,毕业之后就转行。太可惜了!”
2013年,在全国高考学生数量总体回落的大背景下,艺术考生人数却再一次创下新高,逼近100万人,占到了全国高考考生的10%。然而,与节节攀升的报考人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艺术生就业率的“跌跌不休”。据调查,艺考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远低于普通考生,学音乐的学生毕业后专业对口率不足10%。进口爆棚、出口冷清,艺考很热、就业很难。
朱经白说,中国音乐教育长期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但除了音乐家,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音乐能人。“我们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不仅要培养音乐家还要培养音乐人。”
教学以“市场”为导向
“我们乐团就有很多岗位需要人,但很多毕业生只懂独奏技巧,不具备乐团演奏的技能,进入乐队后还要再培养。”一位商业乐团的经营者招不到需要的人也很无奈。
面对市场的需求,天津音乐学院罗兰音乐教育中心今年5月成立了现代流行乐团和电子手风琴交响乐团,所有演奏员都是在校生。最大的研究生一年级,最小的只有14岁还在上音乐附中。在演中学,在学中演,乐团聘请了作曲、键盘、指挥等专家对团员进行边演边教、示范讲座等特色授课方式,学生们的乐队表演能力、音乐驾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以前学手风琴,只是练独奏,练几首曲子。现在进入乐队,以管弦乐为主,协奏、独奏、伴奏都学,很多声部在一起,让我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辨识度都有很大提高。”大二的何然和所有团员一样,一进入乐团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系主任刘柱喜也是这次教学改革的力挺者。“两个学生乐团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实践、接触社会的平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
“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朱经白评价这两个刚刚组建的学生乐团为“仿真教学”,直接面对的就是商演市场。“我们演奏的曲目也有阳春白雪,但更多的是大众口味的‘百姓菜’。”
学生乐团的“百姓菜”反响热烈,雷动的掌声、纷至沓来的赞助意向和一份份措辞恳切的“入团申请”都是对这种“仿真教学”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