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底的音乐给观众带去享受
2003年李博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何荣教授学习中提琴演奏,并获中提琴学士学位;之后他赴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留学深造,获耶鲁大学音乐硕士学位,并被授予最佳弦乐演奏及最具潜质的青年艺术家荣誉;随后李博考入美国亚特兰大歌剧院担任中提琴首席,期间又前往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以及纽恩大学曼尼斯音乐学院就读;2010年,李博受聘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提琴首席。作为一位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音乐家,他推出了多部世界著名中提琴协奏曲在中国地区的首演,广受好评,他还多次受邀与小泽征尔、捷杰耶夫、劳伦斯o达顿(Lawrence Dutton)、吉尔o沙汉姆(Gil Shaham)、王健等音乐大师合作举办音乐会,其演奏足迹遍布亚、欧及北美洲。
2011年经过3次严格选拔,李博脱颖而出,成为香港管弦乐团的中提琴首席至今。2年多来他随团演出了300余场,培养了大量的粉丝,他们演到哪,粉丝就追随到哪,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让李博记忆深刻的演出:“乐团荷兰籍音乐总监凡士登先生上任不久,我们举办了一次音乐会,演奏《马勒第一交响曲》。乐曲大气磅礴、浩气荡荡,全场100多名演奏员在凡士登先生激情四射的指挥下,进入了绝佳的演奏氛围,妙不可言,演奏完毕后台下观众也‘疯了’,起立欢呼鼓掌多达数次。”像这样的场景李博经常遇到,而每次观众们强烈的共鸣和欢呼都让他觉得孤独的演奏灵魂找到了知音,能够为观众演奏音乐、带去快乐,是他心里最真实的追求。用李博的话说“这就是我的艺术理想”。
对话李博
没有什么能取代勤奋
笔者:首席的职责是什么?
李博:首先我要自己演奏好,同时首席也是架起指挥和演奏员之间的桥梁,在港乐中提琴演奏员有12位,比如弓法、演奏法这些是我来定的。说到职责,为观众带去音乐的享受是每位演奏员的使命。
笔者:乐评人评价你的演奏大气但不失细节,你怎么看?
李博:我个人比较喜欢大气、沉稳的音乐,这和中提琴的音色也比较相近。其实每个时期的不同音乐家的作品我都比较喜欢,当然驾驭这些经典作品也是专业演奏员该具备的素质。
笔者:你怎么看内地的观众和香港的观众?
李博:香港的观众喜欢交响乐的有很多,他们也很专业。在香港演出票价不会很贵一二百、二三百港币,很多粉丝几乎场场都到。
笔者:你曾多次与小泽征尔、捷杰耶夫等音乐大师合作举行音乐会,有哪些经验令你受益良多?
李博:我非常幸运,也非常珍惜与这些大师们合作的机会。比如小泽征尔的指挥就感觉是在指挥台上跳舞;而捷杰耶夫那独树一帜的指挥手势更是绝无仅有;与达顿和沙汉姆的演出会让你感觉特别的阳光,充满动力;而王健老师的演奏给我的感觉则更多的是一种成熟男人的内敛与深沉……通过和大师们的接触,使我紧紧把握住音乐发展的方向,了解不同风格的演奏,极大地开阔了我的音乐视野和思路。
笔者:28岁,3次求学、4次担任国内外知名乐团中提琴首席,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博:在艺术上我是一个较真的人,对自己很苛刻,如果我演奏的音乐哪怕是一个音符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心里就过不去,就会不断练。其实没有什么能替代勤奋,即便你的天分再高,我始终记得我起步比别人晚,所以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些年一路走来特别感激帮助过、指点过我的老师们、朋友们,感谢他们的搀扶,感谢乐迷们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
文/张铭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