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正,音乐学博士,衡水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作曲、钢琴、和声、指挥等课程的教学。
从1988年在《天津歌声》上发表第一首歌曲《啊,黄土》以来,在各类音乐刊物发表歌曲数十首。近年来,开始了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研究,在《人民音乐》、《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作品及论文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奖励。
主要作品:交响诗《逐日》,歌剧《鬼妻》,民族交响乐队与人声《沈园》,混合室内乐《嗟》,《第一弦乐四重奏》等。
燕赵音乐网记者(以下简称“记”):徐老师您好,我是燕赵音乐网的记者。今年第一期《人民音乐》看到您的一篇文章《心灵之窗》提到一个新的观念“大音乐”,觉得很有意思,请就此问题做一阐述好吗?
徐文正老师(以下简称“徐”):非常感谢燕赵音乐网给我这个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大音乐”是我在研究美籍华人作曲家梁雷的钢琴组曲《我的窗》的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技术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并同作曲家进行了多次对话后,经过仔细思考提出的一个基本能代表这部作品和该作曲家的主要创作理念的一个观念。
这个观念是由这部作品提出,但并不只是针对这一部作品,而是对当前音乐的一个总体认知。同时,这个概念来源于姊妹艺术的启发,比如美术界早就有“大美术”的提法,因此,也可以说是对当今艺术的一个普遍认识。
我们知道,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艺术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各种思潮、流派纷纷产生,引起了人们对艺术本体的重新思考和界定,史学家将其定位“后现代”时期。从那时开始,艺术界开始了一场革命,甚至可以说是颠覆,形形色色的作品不断涌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综合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尤其是对艺术审美价值的判断出现了多元标准,特别是随着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在各个国家的兴盛,人们对音乐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这个时期的音乐即可用“大音乐”来形容。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