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次提出了“儿童音乐电视歌曲”的概念,填补了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白。
他,集音乐创作、电视编导、艺术教育和理论研究于一身,30年来苦心孤诣,创作出《嘎子嘎》、《嘎妞妞》、《祖国,为你唱支歌》、《歌声迎来新世纪》、《别说再见、萤火虫》等脍炙人口的优秀音乐作品,被评为全国百家佳电视艺术工作者、河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
他,导演的音乐电视94次在全国获奖,12件作品获国家级政府奖,被赞誉为“明星背后的明星”、“乐坛里的赵树理”、“音乐王国的孩子王”。
他,主持的国家级横向课题音乐电视《童年在长大》荣获首届CCTV校园文化周(电视节目类)金奖。
他,指挥的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合唱团连续荣获第一、二届魅力校园全国合唱汇演荣大学组一等奖,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并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就是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作曲家、电视导演蔡海波。
初次见到蔡老师,他一身朴素的装束,热情好客的态度,亲切和蔼的笑容,很难让人把眼前这位平易近人的长者与一个颇富盛誉的作曲家联系起来。他清清瘦瘦,说话却铿锵有力,年逾半百,动作却雷厉风行,整个人精神焕发,由内而外透出一股精气神。“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能只在乎自己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为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回顾蔡海波30年的音乐创作历程,他的成功,在于自身对于音乐的执着追求,更在于他身为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近期举办的蔡海波音乐创作30年、电视创作20年学术研讨会上,蔡海波表示,虽然也创作过不少赞美祖国和故乡的歌曲以及影视歌曲,但最钟情的还是儿童歌曲,“我希望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我的歌。”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化趋势已渗透到艺术领域,文化快餐式的音乐为人们快节生活带来短暂的调剂,如果投身成人歌曲的创作,也许能够更快的创造财富,然而“你情我爱”的口水歌已经让年轻一代尤其是儿童受到了庸俗文化的侵蚀。说到这个话题,蔡海波很严肃地说:“每当我听到不少孩子唱着与自己年龄不符的艳俗歌曲时,我就感到很痛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看到他们小小年纪就接触这类的东西,我怎么可以无动于衷呢?我是搞音乐创作的,我有义务为孩子们谱写属于他们的歌曲!”蔡海波爱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他不忍心看到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失去最纯真的童心。孩子们的眼睛是最澄澈的,心灵是最单纯的,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心声。
带着这份责任,他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儿童音乐创作上。为了透过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创作出真正能够感动和吸引他们的作品,他走进儿童中间,特别是农村儿童中间,深入他们的内心,与他们真诚的交流,一起生活、玩耍,捕捉孩子们感人的瞬间。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童真童趣一次次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天道酬勤,他的努力与坚持,终于收获了事业上的硕果,他的“嘎” 系列和“娃”系列音乐作品,都成为在少年儿童中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嘎子嘎》《嘎妞妞》被国家教育部编入小学音乐教材中。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朗朗上口的曲调,迅速占领了少儿演唱比赛的舞台。一位著名词作家曾在一次少儿歌曲演唱比赛中担任评委,在赛场上被连续灌输了四五遍《嘎妞妞》后,不禁感慨:“我写了这么多年的歌,还没享受到这个殊荣呢,这个蔡海波真是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