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浪漫乐派的作曲家们更加注重感情的表达,因此对形式上的均衡和对称并不特别在意,当他们试图用管弦乐队构筑一部首尾连贯的大型作品时,常常会借助于一些戏剧性标题的形式,而这就是新的综合性的音乐形式——标题交响音乐。柏辽兹是这种体裁的最早实践者,随后,李斯特和理查·施特劳斯又将其进一步发展,创造出了交响诗。与此同时,一些作曲家对钢琴小品和艺术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这两种体裁在19世纪的欧洲首次得到推广。
然而,音乐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就像巴洛克音乐最终被古典主义音乐取代,而浪漫主义又取代古典主义音乐一样,浪漫主义之后必然又会出现反对力量。尽管浪漫主义晚期仍有很多杰出的作曲家们,并拥有大量作品,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时代的步伐。1883年瓦格纳去世,浪漫主义音乐步入低谷,在之后三十年内就几乎耗尽了所有力量。
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生前并未引起音乐界的重视,甚至遭受到种种歧视,但在他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甚至与莫扎特、贝多芬齐名。
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是厨师。11岁时进入一所提供食宿的神学寄宿学校,并被选入该校的唱诗班和校乐队。在神学学校期间,他不仅学到了很多音乐技能和理论,并接触了一些杰出音乐家的作品,这一切都为他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逐渐地显现了出来,1811年,他创作的歌曲《夏甲的悲叹》,如今依旧经常出现在世界级音乐会上。1813年,他因变声离开神学院,到父亲所在的学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助理教师生涯。
与此同时,舒伯特的作曲天赋被当时著名的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发现,并得到其精心指导,于是他终于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
1818年,21岁的舒伯特摆脱掉助理教师职务的束缚,开始全心创作。然而,没有响亮的名声,使他成了出版商剥削的对象,他赖以生存的稿费少得可怜,如举世闻名的歌曲《流浪汉》,出版商给他的报酬就只有两个古尔盾,而出版商在此曲上的盈利却高达27000个古尔盾,他的生活异常窘迫。他经常需要在朋友的接济下度日,即使是这样,也没有打击他对音乐的热忱,与此同时,奥利地的民族解放事业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在爱国热情的鼓舞下,他创作出了大量的爱国歌曲,其中包括《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魔王》等出色作品。然而,长期的贫困让舒伯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并最终导致他英年早逝。
舒伯特非常崇拜贝多芬,曾将自己的作品献给他,并在1827年贝多分病危期间两次去探望。也是在这一年,舒伯特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令人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一年后,年仅31岁的舒伯特也走完了他的人生之旅。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贝多芬墓旁。60年后,舒伯特和贝多芬一起被迁葬至维也纳中央公墓,原来的墓地被改为舒伯特公园。
舒伯特的一生是短暂的,却留下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包括6首序曲、9部歌剧、24首室内乐、22首钢琴鸣奏曲、4首小提琴鸣奏曲和许多其他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魔王》、《菩提树》、《鳟鱼》、《野玫瑰》、《小夜曲》、《悲剧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他也因此被誉为音乐史上的“歌曲之王”。
舒伯特的音乐因善于用富有表现力的旋律来表达感情而风格独特,有人说舒伯特的音乐既有莫扎特音乐的强烈性,又有海顿音乐的欢快明亮,而其器乐曲中的宏大结构又有贝多芬交响乐的恢弘,这种评价再恰当不过。尽管舒伯特英年早逝,但他在音乐上所作的贡献越来越被后人重视,并影响了门德尔松、舒曼等一批优秀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