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有了亲密无间的关系,我便时常厚着脸皮打电话给师兄师姐,请教在练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也都倾囊相授,告诉我在乐团演奏的诀窍心得。一直到我自己做了首席,我也把手机号码告知给学弟学妹,耐心地帮助他们。看着他们像教孩童蹒跚学步一般,慢慢融入到这个集体,我感觉似曾相识,因为曾经,师兄师姐们也是这么帮助我的。
高二的时候,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韩正对上海艺术教育非常关心。在他的鼎力支持下,上海提出,将以代表上海学生最高水准的交响乐团为目标组建一支学生乐团——上海学生交响乐团,并请德高望重的曹鹏先生担任艺术总监及首席指挥。
我们一群曹老看着长大、一手培养的孩子们,就是这样,非常乐意地就加入到交响乐团之中。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与当年从社会招募到的小伙伴们一起在成立音乐会上亮相,我们以一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技惊四座。第二年,我们就在法国举行的国际青年音乐节上荣获金奖,去年暑假,我们又赴澳大利亚参加音乐节荣获金奖第一名与特别贡献奖。
我在南模的乐团磨练了七年,作为一个经验不怎么不丰富的演奏员,回顾乐团成立短短四年取得的成绩,自己倍感欣慰,因为我们没走一点歪路,堪称上海素质教育之典范。
一个好的乐团得以形成,我认为有三个重要因素。首先,必不可少的是高层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之所以声名远播,正因为吸收到上海执着于艺术之路的优秀学生,有稳定的资助购买乐器乐谱、确保排练演出正常进行;其次,优秀的师资至关重要。曹鹏先生在高雅艺术普及这一领域已辛勤耕耘多年,秉承高标准、严要求。乐团邀请的声部老师也是上海各职业乐团的首席演奏员或已经执教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我们中提琴声部的李亚芬老师曾说过:“我不管这个学生他原来的基础怎么样,我都愿意用全部的耐心去教。”这句话,令人感动;最后,乐团的高质量还需要以每一位演奏员的高素质为支撑。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曹鹏先生总说,我们一直提倡要和谐,搞交响乐的,最懂和谐。耐心,责任,沟通,合作,乐团的和谐依赖于声部间的和谐,声部间的和谐依赖于声部内的和谐,演奏中倾听别人的声音,找到彼此协调的点。面对苛刻严谨的演奏要求则应不急不恼,不容许自己的偷懒影响了整体的努力。
我们也许很难用教条去教育孩子发自内心的产生共鸣,我想交响乐可以。
文/上海交大医学院周亦凡(作者系上海学生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交响乐团副首席,曾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学生交响乐团首席。)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