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练习循环呼吸法的注意事项
首先从单簧管最容易发音的二线G音开始训练。用呼吸振动哨片时, 不要变动上、下嘴唇正常的演奏形态,然后再两颊徐徐使劲,找出两颊鼓起的感觉, 当达到顶点时用鼻腔吸气(这时胸腹部呼吸肌也同时做出吸气动作)。含在嘴里的嘴子与下齿、下嘴唇三折接连处应储存好充分的压缩气流。吸气时胸腹部肌肉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吸气与鼓肚动作——这一点很重要。在二线G音 音训练中, 掌握“ 循环呼吸法”后, 下到最低E音、上到高音, 按照音的顺序逐步练习所有的音。最后,可以直接导人到乐曲演奏之中。牢记这些要领, 初期训练阶段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要逐渐找出感觉, 耐心动脑, 不断加强技能。
最容易开始练习的是上节管中音区域的音。如果你在转换音符演奏中换气, 也容易帮助减少发声中的撞击噪音。高音区对于循环呼吸来说是最难的音区。通过鼻子吸气过程中引起的嘴中和喉咙运动的细微变化会造成音频变动,并十分难以控制。建议避开此音区, 在练习的开始阶段,五线谱上方是保证成功使用循环呼吸的上限音。循环呼吸过程中的清晰度也是很难保证的, 应慢慢体会到最后掌握并可以轻松驾驭。
四、在单簧管演奏中的运用
(一).在练习曲中的运用
每位单簧管学生在学习当中一定采用过苏联教材。谢华· 罗扎诺夫是世纪末叶和世纪上半叶杰出的俄罗斯音乐家,在他所编的单簧管练习曲中, 没有休止符,节奏型都是连续的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平行的节奏, 很难找到适当的换气点, 这时我们可以将循环呼吸法运用当中,这样就不必为找不到适当的气口而烦恼了
(二).在乐曲中的应用
在威尔第的《茶花女》、舒伯特的《小蜜蜂》、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等乐曲均需用到此呼吸方法,希望大家能灵活应用,为创造更美的音乐努力。
目前“ 循环呼吸法” 已不断被学生应用于单簧管吹奏中,掌握此技巧的人也越来越多, 熟练掌握此技巧后,演奏者就不必为作品呼吸点的位置而费心。使用该技法可以获得演奏所需要的大量气息, 在具有焦点集中、声音好、气息通的前提下, 使用这种技法吹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长句可以做到吐连迅速、高低分明、交替明确地发音,使声音干净、集中、明亮、清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颗粒性;吹奏速度较慢的非连音、断音长句可以获得厚实丰满而集中的声音;吹奏时值较短、连续几十小节的断音可以使短断音的发音既清晰分明,又具有内在连续性。同时,掌握这种技法对于促进辩证思维, 克服生理、心理、物理等方面的紧张是很有好处的。
同一时间内, 用鼻腔吸气、用嘴呼气的“循环呼吸法” , 这是完全区别于正常呼吸的独特呼吸法, 是比较难掌握并应用好的一种技巧。但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 保证音乐形象的完整无缺, 高标准地进行二度创作, 我们有必要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文作者:郭玉
八角鼓,又称单鼓。满族、白族、汉族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