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视唱练耳 > 人物动态 > 何红玉:一生痴爱文场

何红玉:一生痴爱文场

分享到 |
日期:2014-2-25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2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文化馆里一派热闹景象。二十几位来自广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彩调、文场)自治区传承基地的老艺术家、传承人和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举行“桂彩文大联欢”,头发半白的何红玉正是他们中的一位。   “我两岁就成了孤儿,但因为遇上了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好的领导,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今年已经73岁高龄的何红玉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广西文场的代表性传承人。   “文场改变了我的一生”   文场是流行于桂北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由于与清唱桂剧的“武场”相对应而得名,至今已有200多年。文场曲调优美,拥有众多的听众和票友。   “文场改变了我的一生。”说起与文场的结缘,何红玉觉得颇具戏剧性。1958年,何红玉还在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现桂林理工大学)物探系读大学,参加了当时的广西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正是在这次汇演上,何红玉第一次听到了广西文场《骂玉郎》。   “我第一次听就爱上了它。”何红玉说,她找到文场大师王仁和拜师学艺,而就在这时,由于在文艺汇演上的出色表现,桂林市政府一纸调令,将她从大学调到了刚组建的桂林市文场戏曲训

  2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文化馆里一派热闹景象。二十几位来自广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彩调、文场)自治区传承基地的老艺术家、传承人和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举行“桂彩文大联欢”,头发半白的何红玉正是他们中的一位。

  “我两岁就成了孤儿,但因为遇上了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好的领导,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今年已经73岁高龄的何红玉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广西文场的代表性传承人。

  “文场改变了我的一生”

  文场是流行于桂北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由于与清唱桂剧的“武场”相对应而得名,至今已有200多年。文场曲调优美,拥有众多的听众和票友。

  “文场改变了我的一生。”说起与文场的结缘,何红玉觉得颇具戏剧性。1958年,何红玉还在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现桂林理工大学)物探系读大学,参加了当时的广西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正是在这次汇演上,何红玉第一次听到了广西文场《骂玉郎》。

  “我第一次听就爱上了它。”何红玉说,她找到文场大师王仁和拜师学艺,而就在这时,由于在文艺汇演上的出色表现,桂林市政府一纸调令,将她从大学调到了刚组建的桂林市文场戏曲训练班。

  何红玉在训练班一边训练,一边跟着王仁和学唱文场。18岁才开始练功,何红玉吃尽了苦头。她走台步练身段压腿调嗓,天资聪颖加上刻苦勤练,深得王仁和的赏识和器重。王仁和为她创作设计新腔,造就了她华丽婉转、洒脱柔美的唱腔艺术特色,形成了含蓄、细腻的表演风格。到上世纪60年代,何红玉在广西曲坛崭露头角、名传八桂。

  抢救遗产不遗余力

  1968年,王仁和突然病逝。这让何红玉意识到广西文场所面临的危机——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录音记录。“200多年来,广西文场一直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文字资料把它记载下来,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何红玉说。于是,她毅然从台前退到幕后,开始了搜集、整理广西文场的民间采风和创作工作。

  “这几枚徽章可以说见证了彩调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史,从最开始的农民彩调团,到1952年的桂林市人民彩调团、1956年的桂林桂华彩调团、1958年的国营彩调团,直到现在。”在广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彩调、文场)自治区传承基地里,何红玉对这里展示的宝贝如数家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她从事文艺工作50多年来陆续收集的。

  “把这些宝贝捐出来的时候,我在家哭了好久,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展示在这里的各种文献资料仿佛都在述说着自己的故事,而让何红玉印象最深刻的是1986年的一次下乡采风。

  “那次是在柳州采风,途经融水县,我听说一位老艺人手上有《高山流水》、《人伦模范》、《闺怨集》这3本很珍贵的曲谱,但我去了几次,那位老艺人就是不肯拿出来。”何红玉说,文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是行家不传”。“我第10次去的时候,他唱了一段《骂玉郎》,唱到一半突然停下来,说忘词了,我知道他是在故意考我,于是我就接着他唱下去。”结果,何红玉滴水不漏、韵味十足地把唱段唱完,在场的艺人和票友个个点头称赞,而那位老艺人也一改先前的冷漠,将曲谱拿出来,并热情地介绍起当地文场的情况。

  40多年来,下乡采风多少次、采访过多少老艺人、走过多少崎岖的山路,何红玉已经记不清了,曾经动过4次大手术的她现在走路有点不方便,但仍坚持下乡采风。

  脚踏实地的采风生活,使何红玉广泛地接触到各地文场不同风格的唱法和曲调,为她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她一边收集整理文场遗产,一边创作新腔,为传统唱腔注入新的血液。她重新编曲的《五娘上京》在文化部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中,获得改编、编曲、演唱3个一等奖;她执笔创作的《春兰吟》也荣获了牡丹奖等大奖。

  让广西曲艺绽放光彩

  经过多年的整理,何红玉已经陆续出版了《曲韵》、《心韵》、《戏韵》、《音韵》、《词韵》、《广西文场》6部著作,近200万字。作为一名曲艺演员出身的曲艺音乐家,她第一次系统地把广西文场付之于文字和乐谱。

  “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抢到一天是一天,我今天能抢到几百字就几百字。要让后代知道,广西文场曾经在历史上辉煌过,我就想做这件事,是痴也是傻,但就是因为爱。”现在,痴爱文场一生的何红玉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晚辈的传帮带上。

  2013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批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彩调、文场)自治区传承基地落户桂林,这里也成了何红玉的第二个家。

  “现在有了这个基地,为我们做文场、彩调和桂剧的传承工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和老艺术家交流的机会多了,还能和这么多年轻人在一起做传承工作,我能在其中发挥一点作用,感到很开心。”何红玉说。

  “曾经有人问我:广西文场能不能走出国门?我说可以,关键是抢救、传承、振兴、弘扬一个都不能少,不仅要有传统剧目,也要有新曲目。”何红玉不禁感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我现在的嫡传弟子有7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广西文场的希望。”何红玉说,在文场之乡荔浦,广西文场已经进入小学校园了,她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给孩子们做辅导。(中国文化报/莫曲)

相关内容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 程学涛的演艺梦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视唱练耳分级教程一级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视唱练耳分级教程一级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开发孩子音乐才能全程计划
  • 学员风采:王子祺-视唱练耳
  • 大剧院中国优秀声乐作品集萃艺术指导专场
  • 2014北京新人新作独唱音乐会视频实况
  • 我的中国梦2014年北京新人新作独唱音乐会
  • 2013北京钢琴音乐节优秀选手音乐会视频实

热门标签

河南大学《和平颂《中国梦 《在太《酸枣刺《我们美《地道战《神圣的

教材教辅

视唱练耳分级教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数:173页

isbn:978-7-04-013874-0

购买价:20元

  • 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二级)
  • 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一级)

乐器

其布厄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