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
老年黎锦晖
可以流行,可以不流行,人的生活方式不等于生活态度!流行音乐不知不觉走过90年,回眸一望,有一人让我敬仰,他就是黎锦晖(1891—1967)!遗憾的是,多数流行乐坛的音乐人竟不知黎氏何许人也!无知和忘记不该是这个时代的流行病!
19世纪末兵荒马乱的湖南,有个黎氏望族,兄弟8人。老大黎锦熙是以编辑《国语词典》而闻名的语言学专家,四弟黎锦纾是中华书局的教育家,而音乐家黎锦晖、黎锦光等兄弟则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1916—1920。黎锦晖在北京,在4所学校当国语和音乐老师,他潜心收集和积累了上千首民歌。另外,参与了在北京大学的音乐研究会,“宣传乐艺,辅助新运”。与当时受西方音乐正统教育的肖友梅不同,他以宣传和研究“平民音乐”为重点。两位大师,日后路向不同,评价则不同。1920年,他创建了明月音乐会,意在“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犹如皓月当空,千里共婵娟”。平民成为他一生服务的对象,明月则成为他音乐的标志了!北京,成为他重要的人文思想给养圣地。开拓性、颠覆性、革命性是他心之动力!
1921—1926。黎锦晖1922年在上海国语专修学校任教务主任,翌年升为校长。他闯进中华书局,完成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第一部公立学校通用白话文教科书的编辑工作。在中国语言进化的十字路上,也有音乐家的足迹。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