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方面
因客观环境条件或者存在杂念而引起的层场心理技法或演奏不熟练而带来的精神负担和信心不足,因疲劳或兴奋过度而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常状态;心绪不佳或演奏时精神过紧张以上心理上不必要.消极的紧张都会引起演奏者大脑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失调,从而失去对手臂的控制能力,导致肌肉松紧关系紊乱。
(三)物理方面
由于使用头过重.杆太软,头太轻.杆太硬,头太短.杆太长或杆太短.柄太长等长度.硬度和重量不成比例.不合规格的琴笕;琴码过高或太低,码距过宽或太窄, 过高或太低,滚轴过粗或太细至整个过高或太低,坐凳过高或太低,琴面的倾斜度过大或太小以上对训练.演奏不利或使用者不习惯.不适应的物理条件将会给演奏者带来前述紧张心理或技术负担,引起大脑神经支配失调,导致肌肉松紧关系紊乱。 上述技术.心理和物理方面的各种因素在实际演奏中往往相互交织.彼此转化,集中在技术上反映来。因此,我们应该透过演奏中出现的各种表面现象,经过认真分析与鉴别,找出导致手臂持续紧张内在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技术原因是主要的。),对症下药,分别予以克服。
四.演奏中正确的手臂运动
(一)放松与紧张的运用在演奏过程中,整个手臂必须呈自然下垂即手臂重量下沉状态,并始终保持向下垂落的基本感觉。肩.旨各关节松动自如。以腰部为基础,全身都要自然放松。
1.击弦前,在上述松驰状态和自我能够感觉到手臂重量下沉的条件下,仅用拇.食.中三个指头,以及轻徽的力量,没有任何多余负担地轻轻捏稳琴笕。
2.击弦时,腕.指以及臂部工作的肌.腱以不同程度的瞬间紧张一用力使琴笕弹击琴弦。这时要避免非工作的肌腱出现不应该有的紧张。
3.击弦后,工作的肌.腱应立即回松即弹性放松,瓜越快越好。实际上,在笕头尚未着弦的前一刹那,它们就已经松弛下来了。键头着弦要富于弹性地一触即离,以保证下一次击弦的有效进行。
(二)各部位的运用和调整为了利落地进行各种技法演奏,准确达到音乐表现中力度.速度及音色方面的要求,减少与避免手臂持续紧张,演奏者可在基本方法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对各部位加以灵活运用和适当调整:
1.强奏时,加强腕.指动作爆发性,快速下笕。适度加大弹击力量,扩大动作幅度。在可能的速度范围内,要充分运用手臂自然重量和必要的臂部动作配合演奏。
2.弱奏时,肩肘高度放松,充分运用手指灵巧捻.,加上手腕的细徽配合。适当减轻绊击力量,缩小动作幅度。力度极弱时,可减少工作部位,以达到控制力量目的,并力求控制性与自如性的统一。
3.快奏时,一般运用手腕灵活的伸转,加上手指以及小臂的密切配合。适度加强手指对琴笕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充分发挥肌.腱的弹性机能。速度极快时,则应以手指为主导,加上手腕的细微配合,以求得手腕力所不及的演奏速度。
4.慢奏时,肩.肘高度放松,臂.腕.指动作应更加协调,避免松散无力。从举笕到下击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有机贯穿和外观形态舒展柔美。
5.力度由弱渐强时,采用由手指手腕手臂层层屐顺次加入的方法,逐步加强手腕主动性和击弦力量,渐渐扩大动作幅度,力度由强渐弱时则相反。这时要注意肌肉快速瓜和大脑神经灵敏调节,命名肌肉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逐步松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