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速度由慢渐快时,一般逐渐加强手腕的主导作用和手指以及前臂的配合。逐步加强手指对琴笕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速度极快时要依靠手指的主导作用;速度由快渐慢快运动频率。速度极快时要依靠手指的的主导作用;速度由快渐慢时则相反。这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从举笕到击弦,手臂的运动速度要与逐渐减慢的演奏速度高度一致。 7.音区移位时,充分运用手臂的调节作用和身躯重心的适当转移相配合。演奏高音区重心前移并加强手指的作用;演奏低音区重心右移,可加强左手手指的作用,以弥补手腕活动的不足。
8.获取纯美的音质是一切演奏动作的核心宗旨(这里不涉及各演奏流派的音质要求与爱好)。它除与击弦部位准误.笕口垫物硬软和厚薄.乐器音质优劣以及琴弦好坏,空气湿度大小诸因素有关外,主要依靠演奏部位灵活协调的动作,产生轻巧的弹击力量。其中关键是拇.食二指必须对琴笕进行贴切控制和灵活操纵,将弹击力量适当而巧妙地传递给笕头击弦,使琴弦产生最佳振动。注意惯性的合理运用,力点的稳定性和击弦后的弹性回松。
9.演奏轮音时,一般利用手指灵巧的捻托和手腕灵活细微的伸转相结合。弱轮时,要偏重用指轮时,要偏重用腕。演奏中应尽力避免肩关节紧张.僵硬。
10.演奏弹轮时,在腕指力量作用琴笕的瞬间,充分运用手指的捻托。揿压琴笕时,随着笕杆振幅逐渐缩小,手指应将笕头始终控制在与琴弦保持有效的弹性距离内,并注意笕杆弹性和琴弦反弹作用的发挥。下滑弹时,将笕柄适当上提,以笕头挂弦滑弹时,将笕柄适当压低,以防笕头插入弦下。
11.笕尾或指甲拨弦时,应在肩.肘.腕有机贯穿的基础上,以掌指关节为根基,运用食指和中指第一.二节灵活的拨动。滑拨时,应注意动作协调和舒展。上下滑拨转换时,应注意手腕自然曲伸,轻盈带过。
12.演奏压音时,充分运用肩(包括胸.背)和整个手臂的静力性动作,将力量集中到工作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上按压琴弦:
(1)需吟响之音,可多次按压琴弦。
(2)需固定音高的波音,可自本音一次性压至目的高音,马上又放回本音。
(3)需上滑效果,可自本音一次性压至目的高音不放。
(4)需下滑效果,可事先压至目的的高音,击弦时再放回本音。
在一首扬琴曲目中,速度.力度和音色的要求是同时存在的。演奏中参照上述方法,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概括地讲,就力度而言,用力大小是关键。就速度而言,腕指灵活性是关键。就音质而言,用力巧妙与适度是关键。它们均与手臂的演奏机能密切相关。因此,在借鉴上述方法的同时,应当致力于演奏能力的提高。
一个优秀的扬琴演奏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高深的音东素养和广博文化知识。本文仅就技术范畴手臂运动的特征规律及基本技法进行论述,意在当前演奏方法因人而异,各有所长的情况下求得更多的共性,促进我国扬琴事业的发展。因此,它仅作“抛砖引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