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叔诚(资料图)
3月18日晚,著名钢琴家、《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者之一石叔诚先生在青岛青举行公益讲座,与家长和孩子们交流如何理顺练琴与享受音乐的关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石叔诚说之所以有很多孩子会厌烦练琴,是因为在音乐教育中,经常让孩子像摁电脑键盘那样去摁钢琴键,“这是在用眼睛去弹琴,而不是用耳朵、用心去感知音乐的魅力,过于重视手指、手腕等技巧练习,让孩子活受罪。”
音乐退步:对“噪音”缺乏鉴别力
青岛学音乐的孩子在人数上乍一听不少,但石叔诚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现在全世界一年钢琴产量不到40万台,中国人消费了38万台左右,好像很多中国人在学钢琴,通过手机也都能听到音乐,电视上的音乐选秀节目也不少,但不少人去听音乐会时,却依然意识不到自己不是来聊天、谈恋爱的”。
石叔诚说我们在音乐素养上欠账太多,在他学音乐的上世纪50年代,在公交车上都能听到很多大学生在唱一些优美的歌曲,“我的很多歌就是在公交车上学会的,但现在我们的音乐环境退步了,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公园、车站、机场,经常能听到在播放一些非常难听的音乐,有时是因为音乐本身是劣质的、低俗的,有时是因为播放器的问题,我家隔壁有个幼儿园,几十年都在播放难听的音乐,有时候声音都变形了,还放很大的音量”,石叔诚说在多数情况下,对这些“噪音”,人们却缺乏辨别力。
学琴歪路:只知摁琴键不懂欣赏
这些年来石叔诚经常在全国各地进行钢琴教育的推广和公益讲座等,他注意到,很多中国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刻意讲究技术,却忽略了音乐本身的魅力,“很多音乐教师都是教学生手指、手腕动作要如何,还有家长把我的演出拍成视频,放大后让孩子学我的指法,这让孩子学琴成了受罪,不少孩子学着学着就丧失了练琴的兴趣。”
“我遇到过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莫扎特奏鸣曲》演奏得不错。我问她弹的是什么调?她说不知道。我说是C 大调,我要她弹奏C 大调音阶,她不会。她就是按照曲谱一个音一个音抠出来的,她把弹钢琴当成了学电脑练打字一样”,石叔诚说:“现在音乐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音乐当成听觉上的艺术,虽然钢琴有琴键,摁准了就成,容易上手,但如果一个人学了很多年钢琴,仍然不具有辨别声音的耳朵、理解音乐的耳朵,那么这些年是白学的。”
石叔诚认为,很多家长称自己是音盲、乐盲,迫不及待希望孩子能有音乐专长 ,却往往舍本逐末过于注重技术或揠苗助长地去考级,让很多孩子在比演奏得多么快、多么响,而不是理解音乐里的层次、情感和音色的变化,“听莫扎特的作品要能理解莫扎特,听贝多芬的作曲要感受贝多芬,这样才真正懂音乐。”(半岛都市报/王法艳)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