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沈文裕家地下室的这间琴房,一度引发外界对其生存状况的猜测。 实习生 邓伟摄
曾与郎朗、李云迪齐名的钢琴天才沈文裕,竟然落魄到要甩卖钢琴?
前不久,28岁的钢琴家沈文裕因为发布了一条转让钢琴的微博,再度陷入非议的漩涡。他的母亲无奈地苦笑:“真的不是网友们想的那样。我们现在长期住在北京,那架钢琴寄存在绵阳一家琴行老板那里,也不能老放在那儿啊,再说沈文裕现在也不需要这架琴了。”
在此之前,关于沈文裕的争议便已漫天纷飞,《地下室里的沈文裕》《一个钢琴天才的迷失》等杂志专访文章,被广泛转载和转发。其他一些未经采访、捕风捉影的媒体报道,则一次次把沈文裕推上风口浪尖。而对沈文裕父亲的讨伐,更是在网络言论场上掀起狂潮。
“他们(网友)批了我们八年了,八年啊!抗战都打完了,他们还在说!把你推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父亲情绪激动,语调高昂,带着浓重的重庆口音,边说边站起来,做了个抬脚踩踏的动作。一旁的沈文裕笑了,翻翻眼睛,看了看天花板,没有言语。
天才回国的风波
所有对沈文裕的非议,都要从2005年底说起。那时,他不顾老师凯默林等古典乐坛前辈的一再劝说,放弃德国汉诺威大学的学历骤然回国。事后证明,这一次选择,成了沈文裕音乐道路的分水岭。
在几次追问之下,沈文裕的父亲肖元生(肖元生随母姓,故姓肖)承认,回国的打算,是他最先提出来的,不过他一再强调“是我们全家研究决定的”。
沈文裕11岁留学德国,7年间一直由母亲陪在身边。2005年肖元生前去探望,而在那期间的一场音乐会,让他下定决心拉儿子回国。“我看来听音乐会的观众全部都是白头发,这种市场还有什么希望吗?”他坚信,与其让妻儿在德国这个“日渐萎缩”的市场苦折腾,留自己一人在国内晚景凄凉,还不如全家团圆,共谋大业。
沈文裕起初并不想回国,然而几经交涉,他觉得父亲说的也有道理。可这却激怒了老师凯默林,因为当时沈文裕在德国已经有了经纪公司。沈文裕和凯默林展开了拉锯战。“回国你就完了!”老师的语气和态度,反让原本还犹豫不决的沈文裕下了决心,“他说我回去就完了,我偏要回去试试看!”
“对,我们家人都讨厌别人给我们施加压力。”肖元生抢过话来。就这样,还差半年就毕业的沈文裕,借着回国录唱片的机会“逃跑”了。
对德国名校的学位,肖元生并不在乎:“他是天才,这是很多大师给定的,钢琴家办音乐会全靠水平,哪里需要学历证书嘛!”他历数着沈文裕的天才表现:5岁学钢琴,6岁过六级,8岁能演奏莫扎特所有的奏鸣曲,11岁随CD自学了“钢琴神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17岁斩获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18岁获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回国后的沈文裕,因为一些原因,失去了预期中的唱片公司的合同;原本有机会到美国、香港发展,最终也未能成行。与此同时,网上的各种攻击言论从未停止:“他琴艺不佳,被老师从德国赶回来”“他背叛老师,大逆不道”……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