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惠芬的病情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怀。叶剑英、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曾庆红、李岚清等都曾听过闵惠芬的演奏,有的领导人自己还拉二胡,把她请到家里听她演奏。和国家领导人的近距离接触,既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也增强了她同疾病斗争的精神信念。1985年正是她与病魔搏斗、身体极为虚弱的岁月。同年11月,她赴京参加“北京二胡邀请赛”担任评委。在数百人的盛会上宣讲论文《博大境界中的民族神韵——论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演奏艺术》 (请人代为宣读) ,并亲自示范演奏《长城随想》 。超极限的体力透支,使她当场晕倒,由飞机送回上海,病情日益严重,整日昏迷不醒,医院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 。然而,她始终不接受“教训” ……
2012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举办首届“北京胡琴艺术节” ,闵惠芬担任讲座嘉宾并参加音乐会演出,还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荣誉教授,回上海时却直接被送进了医院病房。2013年10月,她身体刚恢复,又去无锡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评委。的确,为了中国的二胡艺术事业,她可以像蜡烛那样流尽最后一滴泪。
暮年时代 炉火纯青
闵惠芬提出的“二胡演奏声腔化”理论,其本质在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精华的深刻体验与认知。
二胡艺术之于闵惠芬,是一生一世的情缘,是须臾不离的伙伴,是不断攀登的高峰,是执著追求的境界。早在1975年,她开始录制二胡演奏京剧唱腔音乐,著名京剧艺术家李慕良先生是她的京剧艺术指导教师。在随李慕良学习过程中,闵惠芬真正认识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深层的精粹——尤其是名家唱腔的神韵。她用二胡演奏言菊朋唱的《卧龙吊孝》 、高庆奎唱的《逍遥津》 , 1979年又随越剧著名演员徐玉兰学习《红楼梦》中《宝玉哭灵》的唱段, 1986年随潮州音乐名家郭鹰先生学习潮州筝曲《寒鸦戏水》的演奏韵味……在广泛汲取中国传统音乐神韵基础上,闵惠芬提出“二胡演奏声腔化”的理论。
所谓“声腔化” ,是闵惠芬长期在二胡演奏艺术实践中的感悟,其本质在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精华的深刻体验与认知。我国传统音乐的神韵保存在戏曲、说唱、民歌、民族器乐等活体传承的“声腔”之中,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有一件事使闵惠芬铭记终生: 1974年左右,她去拜访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杨荫浏先生。杨先生对她说:“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的肚子里有成千首民歌和民间曲牌,你会吗? ”这句话闵惠芬记了一辈子。于是她开始认识到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她积累了一批“声腔化”的二胡演奏代表性曲目,如《洪湖主题随想曲》 ,京剧曲牌《卧龙吊孝》 《逍遥津》 《珠帘寨》 ,越剧唱段《宝玉哭灵》 ,潮州弦诗《寒鸦戏水》 ,刘念劬创作的二胡协奏曲《夜深沉》(由《夜深沉》 《南梆子》 《乌江赋》三个乐章组成),还有《阳关三叠》 《渔舟唱晚》 《新婚别》 ,二胡协奏曲《川江》 、二胡与乐队《音诗——心曲》 《打猪草》 《游园》《昭君出塞》等等,为其提出的“声腔化”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演奏实践基础。
2013年7月,闵惠芬丈夫刘振学主编了一套《闵惠芬二胡艺术集成》 (包括收录了闵惠芬50余年演出生涯实况录像的《闵惠芬二胡艺术》和三集《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 )出版,这也是闵惠芬留给中国音乐事业最为宝贵的财富。(刘再生)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