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年来,她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投身课改,创新教学方式,以爱的教育奉献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领导的肯定、学生的尊敬、家长的赞许和社会的好评。她就是新塘镇第二小学里一位普通的音乐教师——肖婕。
投身教育 精于教学
自1991年师专院校毕业后,肖婕在教学一线上一干就是24年。俗话说:在其位,务其职,思其政。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肖婕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顺应时代潮流更新观念,投身课改。她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大胆尝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敢探索与实践“愉快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逐步形成自己的“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肖婕老师在工作中负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承担重任,深得学生喜爱,是个能干的老师。”二小教导主任姚焕映说。
肖婕以“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教学,以“坦诚、真爱、赏识”对待每个学生;她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多讲多练,挖掘音乐中美的音符,爱的音符;引导学生把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通过学习音乐表达情感,增强自信,使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中都有所收获。
潜心钻研 勇于挑战
打铁须得自身硬。肖婕老师除了毫不懈怠地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还虚心学习,潜心钻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她积极参加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经常阅读教育书刊,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活到老,学到老”、“要做就要做最好”,肖婕老师一直这样告戒自己。
为了挑战自己,她建议音乐课开展葫芦丝特色教育,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全面铺开特色教学。实践证明,葫芦丝教学带动了全校学生热爱音乐,痴迷葫芦丝。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学习葫芦丝,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葫芦丝特色成了新塘二小独具魅力的一张名片。
不仅如此,肖老师还会及时总结经验,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一一记录下来。她撰写的论文《小葫芦,大世界》《电子琴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巧妙运用游戏,愉快开展合唱》《让葫芦丝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均获得增城市一等奖,广州市二等奖。
爱生如子 奉献爱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肖婕的自律信条。她崇尚爱的教育,对学生无私的爱就像一把金钥匙,叩启了孩子心灵的大门。学生在感情上亲近她,在行动上听从她。她的课堂总能形成“比、学、帮、超”的势头,她辅导的艺术团、合唱队、舞蹈队、葫芦丝队,学生更是积极报名;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们踊跃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
多年来,肖婕利用业余时间承担起对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任务,对于喜欢音乐,希望展示特长的学生,她总是无偿对其进行指导,并从不计较地利用节假日亲自带学生参赛。每次看到她毫无怨言地晕车去、晕车回地带领学生比赛,家长们都交口称赞:真是个敬业的好老师!经过几年的努力,林楠、罗熙雨、沈丽雯等同学在市级声乐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
在她爱的熏陶下,一些后进生也从音乐中领悟了、转变了。肖婕班上有个学生叫武力,很顽皮,无论上什么课都爱搞鬼、捣蛋,可是只有在音乐课上才能安静三、五分钟。肖婕经常请他上讲台当小指挥,武力表现得有模有样。于是,肖婕抓住这个契机经常找他谈心,对他讲贝多芬、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的故事,并告诉他,一个音乐家若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就不可能写出鼓舞人心的作品,就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聂耳、冼星海在小时候都是好学生,样样功课都很好。也许是音乐的力量在感召他,后来,武力爱上了音乐,文化学习也很用功,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并且也从事了音乐教育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肖婕的言传身教下,她带领学校葫芦丝队获得广州市第五届艺术节器乐专场比赛二等奖,并于2009年8月代表广东省参加新加坡国际青少年音乐舞蹈大赛,获得最高奖和组织金奖;2010年8月带领葫芦丝队参加“唱响世博,金玉兰杯”大赛获得最高奖和组织金奖;她辅导艺术团展演获得广州市两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辅导的学生参加“爱琴杯”钢琴大赛获得集体亚军;辅导的三届合唱队分别获得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合唱节增城市一等奖,广州市二等奖;带领学生参加“小金钟”音乐大赛进入省级总决赛。每每看到学生载誉归来,她总是欣慰的一笑,她觉得所有的艰辛,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增城日报)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